[养生中的学习和感悟(之三)]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19-08-19 点击:

  这三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说的,因为老年人在养生中格外需要亲情与友情,如果老年人与相关的亲情、友情处理的相宜,则十分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人生中周围最重要的人是亲人,一般人都会细心呵护和亲人的亲情关系。相处很好的亲情关系,给予人生的支撑力是任何人际关系都不能代替的。其关系中的链条就是伟大的爱,这种爱还在上行下效地传承下去。世间无数的亲情和爱的事例,可以催人泪下,振奋人心。某一所民族学院的学生多是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因为条件所限,学生很少与家人通电话,多是信件联系。一个学生叫多吉,接到的家信较多。有一次多吉又高兴地去取家信,由于信皮破了,“信”露了出来,但只是一片树叶。同学们都奇怪这特殊的家书是怎么回事?多吉这才说出真相:“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她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再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清脆的声音。我娘说,听到美妙的声音,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在呼喊她……”这真是大爱无言!这个爱容不得一丝纤细的尘埃,更不容沾上半点铜臭。真情是世间至清、至白、至珍、至贵的精神财富。
  谈亲情,必然联系到亲情融合的“家”。家是爱心的殿堂,是避风的港湾。家庭应该具有放大欢乐,缩小痛苦的功能;面对社会上家内外的相关信息,家人可以不带“面具”地坦诚相待,取长补短,相互牵挂,告诫、鼓励、协调地前进着。无论在小的家庭内部,还是在血缘亲近的大家庭里,都会使人感到亲切温暖,精神振奋。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家庭亲情的缔造者,同时又是家庭亲情的享受者。幸福的家庭应该至少有如下的特征:一是承担责任。家庭成功的关键是时间、精力、精神和感情的投入,这也就是责任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致力于增进彼此的幸福和快乐,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庭稳固长久。二是共度时光。家人在一起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度过一段美好、快乐、放松的时光,这样的时光越多,这样的家庭就越幸福。三是肯定赞美。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家人之间更是需要对老人、配偶、孩子、兄弟姐妹进行积极评价,使每个成员都感到彼此相爱、关怀、理解和祝福。四是相互交流。有效地交流使家人产生归属感,减轻失落感,增加亲切感,提高幸福感。五是精神健康。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要体现出共同的待人处世的精神原则,反映出家人共有的信仰,基本价值观是健康的。如诚信、宽容、进取等,而且还要注意战胜和消除外界的精神污染。六是慎处矛盾。无论多好的家庭,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长辈与晚辈之间都会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有时在经济利益的处境和角度方面也有所不同,所以家人要经常在沟通、磨合的过程中以诚相待,妥善处理争论和争吵,最后以化解矛盾为目的。简言之,家庭幸福的秘诀是责任、和睦、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
  作为老年人应该在家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现从很多老年人的经验和教训中提出几条建议:一是要正视自己与晚辈人在生理、心理、观念上的差异,力争做一个随和、超脱的老人。年轻人“壮志凌云”,老年人小事难担;年轻人处世果断,老年人遇事多虑;年轻人举重若轻,乐于助人,老年人力不从心,常求助别人;年轻人记忆力强,老年人随后就忘。至于在观念方面差异就更大了,老年人就应该多听少说,不要摆出旧式家长的架势,更不要干涉晚辈的人生设计。对于年轻人的意愿,除非重大的原则问题,应尽可能尊重,听从晚辈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到晚辈人的尊敬。二是要正视并克服自身常有的弱点,力争让晚辈人认知、同情和理解。众所周知,老年人因为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常常表现为固执甚至偏执,说起话来反复唠叨,让别人听起来有强加于人、强制于人的味道,这必然引起年轻人的厌烦,其结果不但事与愿违,而且让晚辈人不愿再与你接触。所以,老年人必须克服这个弱点,才能保持好和晚辈人的亲情。三是要正视和体谅 晚辈人的困难,多些换位思考,力争做一个受晚辈人欢迎的老年人。
  一般说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则是有限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子女多已步入中年,工作上即使没有“下岗”、“待业”,也是处在关键时期,身心是疲惫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其忧虑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他们的负担最重,压力最大。对此,老年人一定要给予体谅,对晚辈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尽量少埋怨、少责怪。人是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的,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命运。这里举出两个事例供人们思考:
  重庆巫山县庙宇镇文昌村的一位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梁秀忠,身体还挺好,老伴已去世五年。她平时勤劳地喂猪养鸭,独自生活,尽量不增加儿女的负担,只是盼望六个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春节前,听说儿孙们要回家过年,她心里特别高兴,忙着打扫房间,步行十里路去镇上买年货,准备迎接子孙们。好容易等到初一那天,家人凑齐了,梁老太高兴得一夜未眠,初二早晨她又忙着整天的饭菜,但到了中午饭后,这些子孙们都有各自的理由要离开这个“家”,梁老太怎么也挽留不住,面对晚辈们整理行装,梁老太偷偷流着泪,子孙们最后都各奔东西,梁老太站在门口呆呆地立了半个小时。晚上八点,悲剧发生了,梁老太在家中厕所里喝了甲氨磷农药自杀了,儿孙们得信儿后悲痛欲绝,诉说着后悔和难言的衷肠……看了这篇报道,实感可怜、可悲、可叹!作为老年人应从中深思,受些启发,引以为戒。
  还有一位青年妇女与家中老人平时是分居生活,但却常来常往,相处得非常融洽、和美。一些媒体想去采访,她与丈夫商量后谢绝了,主要是不愿为此出名,但出于礼貌,她写了一封署化名的信,其信的大意是,她们家中老人知道她们的工作、生活都不容易,即便在她们去问候时,老人总是说“我这里没事!”她和丈夫就很高兴地坐下来和老人聊天。老人告诉他们自己的生活情况,什么吃饭、睡觉、身体和外出活动都没事,她和丈夫也都是说自己工作顺利,孩子学习挺好,相互越聊越感觉轻松、兴奋。如此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真正做到了“合家欢乐”。其实深入了解双方说的内容并不完全是真实的,有一些生活中小问题,双方都没有说出来,而是各自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不让对方跟着操心费力,发现对方有了大一点的问题,竭尽全力去给予帮助……对此,老年人应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学习些对待晚辈人的方式和方法,在与晚辈人相处中,形成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巩固和加深亲情,这就必然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再说关于友情问题。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友情是人间感情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快乐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论语》开篇就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英国培根也断言“友谊使人欢乐倍增,痛苦减半”。有了真正的朋友,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和谐愉悦。朋友犹如炎暑的绿荫,当你酷暑难熬时,他会给你一片清凉;朋友好似寒冬的阳光,当你心境被挫伤时,他会给你浓情的温暖;朋友仿佛一剂苦口的良药,当你感觉迷惘、烦恼时,他会帮你医治心理的疾病和创伤;朋友像及时的雨露,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会滋润你的心田,帮你有新的发展,走向新的征程。这样的友情对于老年人群就更加重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良好的作用,是老年时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现代社会存在着一些阻碍人们建立友谊的现象,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伪善暗伤、权钱交易,虽不是社会意识的主流,但也充斥在人际关系当中,使人感觉到尽管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能成为朋友的人却越来越少;人际之间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彼此心灵的沟通却越来越难。这让很多人怀着戒备、担忧的心态甚至带着“面具”去面对他人,如此想交上真正的朋友实属不易。另外,老年人自身存在一些弱点,迟钝又敏感、固执又脆弱,这也是不利于交友的主观因素。
  每个人结交朋友都有自己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这里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看人品。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了解对方的心地是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志同,才能道合,这也是“人以群分”的规律决定的,否则必然事与愿违,甚至受到伤害。二是求大同存小异。人无完人,也不可能千人一面,因此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大同可求,那就把小异存起来,以豁达的胸怀、真诚的态度尊重友人、 善待友人。同时还要注意交友也是“双向选择”的,社会和个人的情况不断变化,要审时度势,对友人不苛求,对友谊不强求。三是坚持以爱心帮助朋友。关心朋友,帮助朋友,要不计得失,更不能带有江湖气味,不把友谊低俗化。四是珍惜和储藏友情。对于已经培养好的友情要积藏在心中,适时与友人保持一定的联系,以唤起相互心灵的感应。友谊就像美酒一样,储藏越久其味越醇,品尝起来,沁人心脾,是难得的幸福。
  简言之,老年人非常需要友情,同时也应该懂得友谊。因为老年人在比较丰富、复杂的人生中度过了几十年,能品味出在人际关系中建立友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老年阶段获有一定的友情,对彼此间的生命养护大有益处。
  最后说说留念问题。人总是要死的,人死时,世间的什么东西也带不走,那留下什么呢?生前零用的衣物杂品一处理就完了,也许还有些平时积蓄和房子,儿孙一继承也完了。而生前的亲情和友情,在一定的时段里还会起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老人一生的人品、感悟和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留下的“念性”。对此,有些老年人在余生之年主动的加以整理,形成“遗嘱”、“家训”、“个人回忆录”、“给后代人的信”等,这就加强了亲情的效果,是值得提倡的。这也说明老年人不只是关心自己和养护生命,而且还关注自己延续的生命,给后代留下珍贵的纪念及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老年人在养生中,在力争健康、长寿的同时,要正确地从容面对死亡,笑对人生,要笑到最后,让自己的生命闪出最后的光亮,留给后代,留在人间。要像泰戈尔说的那样,要生如春花般的灿烂,死如秋叶般的静美。二是老年人要抓紧余生时间,随着积累的人生感悟,修补自己,完善自己人品的形象。柏拉图说过:“时间是永恒的流动的形态。”不要让余生的时间白白流失而浪费掉,在实践中积累留给后代人的纪念。三是学习佛教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留给后代人的纪念,作为自己晚年要尽的人生义务,也是晚年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创丰富多彩的方式以加强效果。
  让我们多学些养生的根本性的道理,选择适合自己具体而有效的方法,认真坚持下去,多些沟通,多些思考,就能健康生活,延年益寿。因为,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近有亲人、友人,远有社会和人类;个人的力量极其微小,如果广大的人群都努力加强养生的实践,就能积沙成塔,科学地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

推荐访问:之三 养生 感悟 学习
上一篇:【行栈的兴衰】栈行
下一篇:[慢性肝病患者要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