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智慧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〇**年一月

  目录 一、前言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范围 2 (三)规划期限 2 (四)规划依据 2 二、现状与需求分析 4 (一)发展现状 4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三)建设需求 12 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4 (三)建设目标 16 四、总体架构规划 20 (一)业务架构 20 (二)总体架构 21 五、重点项目规划 25 (一)两个基础 25 (二)五个平台 29 (三)九大应用 34 六、产业带动规划 59 (一)带动机制 59 (二)带动计划 60 七、建设运营规划 65 (一)建设运营主体 65 (二)建设进度计划 66 (三)建设运营模式 68 八、保障措施体系 71 (一)组织保障 71 (二)政策保障 72 (三)体制保障 73 (四)资金保障 74 (五)人才保障 75 附件一:“智慧xx”建设项目表 77 附件二:“智慧xx”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84 附件三:“智慧xx”信息化人才培训管理办法 87 附件四:“智慧xx”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89

 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围绕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纷纷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作为未来5-10年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如新加坡提出了建设“智慧国”的建设计划,国内一些城市则提出了如“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智慧南京”等发展战略。 现状与需求分析 发展现状 发展基础 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城市,智慧xx”的总体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了产业规模、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智慧xx”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产业经济稳步增长 我市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化发展,使农业、工业、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产业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34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14元,增加197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584元,增加982元,增长12.9%。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升。2013年粮食产量151.22万吨,增加4.78万吨,增长3.2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现代示范园区22个。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新村聚居点148个、新农村综合体5个。启动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经济提质升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38.8亿元,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新建创新型企业32户。xx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入全省重点产业园区“51025”发展计划。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1.69亿元,增长10.7%,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87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提升改造特色街区。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7个。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110.29亿元,增长28.0%。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环境持续改善。2013年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67%。 注重推进规划编制。2013年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xx城市总规修编和13项专项规划、8项控规、4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xx新城建设。2013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54个,竣工28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 同步推进旧城改造。2013年全市实施旧城改造项目47个,完成投资9.3亿元,多条主次干道改造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加强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保障了23.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强化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顺利完成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10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85%。 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数字化程度较高、业务种类较全、覆盖全市的通信网络,各类信息业务用户量稳定增长。 截止2013年年底,全市光缆线路总长39753公里,基站4772个,其中4G基站817个,城域网出口总带宽280G,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1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5万,移动电话用户229万,宽带网接入端口容量84.6万个,公共区域WLAN热点数2547个,光网小区数量2454个,光网小区覆盖用户120.7万户,固网宽带用户41.4万户,有限电视接入用户达到65万户,覆盖率达5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9万户,数字化率达75%,3G信号覆盖率达86.0%,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74.3%,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97.2%,固定带宽家庭普及率16.3%,3G/LTE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17.5%,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88.0%,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40.7%。 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政务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是全省较早建立门户网站、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高速通道的市州之一;政务服务体系已逐步完善,已建设行政效能监察系统、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12345”市民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群、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运行平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等。 教育、卫生、人社、人口计生、公安等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金保工程”、“金人工程”、教育城域专网、“金盾工程”等行业专属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日趋完善,“12356”阳光计生热线、市长信箱等公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市、县(区)、乡、村四级惠民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流动人口网上办证等信息工作在全国、全省位居前列,信息化应用逐步从简单应用向纵深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已建成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网,及时公布农业相关政策信息,发布农产品市场需求,提供农业新闻视频,开展农业培训讲座以及专家在线访谈,为全市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工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与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了数字工地、煤矿产量与安全监测系统、产能安全监控系统等项目,为工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强化电子商务、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搭建完成“掌上xx”手机APP平台,实施旅游“138”计划,培养壮大信息化服务业项目,加快产业经济发展速度。 存在问题 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显著提升,初步具备开展“智慧xx”建设的基础条件,但是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需求,目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尚存在以下问题: 通信基础设施需换档升级 通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承载平台。而目前我市网络滞后成为“智慧xx”建设的瓶颈,促进“智慧xx”建设必须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推动通信基础设施换档升级。 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发展不够均衡 信息化应用推进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各部门间、各类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认知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存在较大不平衡。不同社会层次人群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机会、能力不均匀,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 部分项目存在重复投资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各部门机房需要分散建设,并按峰值需求购买设备,这就造成了部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分散建设还增加了运维的难度,运维人员数量,使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由于我市信息化建设过程缺乏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体制与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建设存在孤岛现象;同时,由于缺乏信息化顶层设计,各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信心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共享较难实现。 资金人才相对匮乏 与全国和四川省较发达城市相比,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加大政府在信息化领域资金投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投资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有助于缓解全市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全市虽然有3所高等院校,但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使得大学毕业生很少在当地就业,导致全市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供给与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机遇 国务院及各部委信息化战略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 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开展区域性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智慧家庭建设,着力深化宽带网络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保障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同时,我市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等适应我市发展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开展“智慧xx”建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将“智慧xx”规划和建设摆在了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为构架xx发展新格局,打造“智慧xx”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临的挑战 第一,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市民等各个方面。但是目前各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明显认识不足,缺乏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第二,缺乏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建设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建好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才能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三,缺乏保障有力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资源越集中,信息安全保障也越重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建设保障有力、标准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传递环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为自主、高效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需求 “智慧xx”建设将立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市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逐步展开的方针,打造具有xx特色的智慧城市。 首先,聚焦重点领域,重视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事业诸多方面,把实现便民惠民、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以促进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惠民为主要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任务聚焦、工作聚焦、工程聚焦、政策聚焦、资金聚焦,以保证“智慧xx”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落地。 其次,以总体规划为纲,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信息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智慧xx”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并引领“智慧xx”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智慧xx”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新模式,把握当前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注重系统架构的灵活性,解决好已有系统和未来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建立“智慧xx”建设运营机制,保证“智慧xx”可持续发展。依据我市的资源和环境禀赋、经济和社会形态、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维护“智慧xx”良性运行的组织机构和标准体系,确立符合我市特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共同参与并推动“智慧xx”建设,保证“智慧xx”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升级、促进信息消费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资源整合利用为重点,以发展信息产业为引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突出xx特色,完善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智慧xx”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信息惠民、信息兴业的特色智慧城市。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为企业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更高效的管理环境。 基本原则 “智慧xx”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处理不同领域、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具有技术发展快、外部链接关系多、内部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因此,“智慧xx”在规划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研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契机,通过统一规划、分步部署,分阶段推进,促进“智慧xx”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xx”建设的良好氛围。 基础先行、创新引领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xx”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平台。要加强和省级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等大企业的合作,坚持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智慧xx”建设战略部署的先行领域,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为“智慧xx”发展提供充分可靠地超前基础能力保障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各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创新,提高统筹兼顾的联合攻关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遵循科学的方法路径,立足实际,以整合我市各部门现有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源采集、交换、共享的工作机制,促进信息融合为工作重点,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确保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立足民生、循序渐进 把民生改善作为“智慧xx”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广大民众的信息化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推动民生领域智慧应用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试点和示范建设为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断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xx”,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打造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xx。 信息网络宽带化:到2020年,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互联网出口带宽800G,新增4G基站3600个,新增WLAN接入点750个,行政村同宽带率达到100%。 城市管理信息化:通过建设数字化城管、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智能化:通过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力争到2020年,完成城区90%以上面积的地下管线普查与入库建模,建立完整备案、查询、管理机制,保障地下管线安全。 公共服务便捷化:通过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卫生、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高速互联、安全可靠和业务融合的信息惠民体系。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等社会服务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 产业发展现代化: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以实施信息化项目为载体,开展“‘数字企业’应用示范”、“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和安全生产应用示范”等信息化应用示范,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发展现代化。 社会治理精细化:通过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系统的建设,搭建城乡一体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覆盖95%的行政村,电子政务服务覆盖100%乡(镇)、50%以上行政村。 具体目标 ■近期目标 利用近4年的时间,以项目归集、资金统筹为宗旨,以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为原则,以城市建设管理领域、民生服务领域为重点,以数字化城管、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两个典型应用为突破,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多方面建设,完成“两个基础、五个平台、九大应用”建设目标。努力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图 1、夯实完善“两个基础” 发展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基础网络建设;加强基础数据建设,打造云计算中心,整合完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2、规划打造“五个平台” 建设“智慧xx”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五大平台,为“智慧xx”建设提供基础平台。 3、发展建设“九大应用” 建成服务于政府、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公众、企业的九大应用系统,包括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公共安全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使我市成为政府各部门协作运转高效,城市规划与管理先进,民众生活智能便捷,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智慧城市。 ■远期目标 2018~2020年,持续推进网络基础建设,深入开展智能电网、智慧工商、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开展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数据应用,最终建成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体系,智慧和谐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智慧服务贯穿市民日常生活,智慧应用深入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助力产业体系稳定发展。将我市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总体架构规划 “智慧xx”总体架构规划基于我市发展现状,以“智慧xx”总体需求和建设目标为导向,纵向上重点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数据基础建设和共享平台建设,横向上重点整合应用体系、消除信息孤岛,最终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业务架构 通过对“智慧xx”的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明确用户对象、业务现状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智慧xx”建设目标,进行“智慧xx”总体业务架构设计,以业务架构确定总体架构,从而引导“智慧xx”的建设。

 业务架构示意图 “智慧xx”用户对象主要包括市民、企业和政府,因此,“智慧xx”的总体业务架构以支撑平台为基础,以惠民兴业为目标,总体划分为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三个业务领域。民生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业务应用;产业发展领域主要包括农业、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主要包括市政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政务服务等业务应用。 总体架构 在综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智慧xx”建设总体架构依托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充分借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基于“六层六体系”的理念进行搭建。“智慧xx”总体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智慧xx总体架构 1、基础层 基础层主要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物联网基础设施主要用于识别物体、感知信息,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等感知设备;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广电网络等,实现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云计算基础设施通过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虚拟化,为智慧城市提供按需获得、即时可取的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及基础应用软件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存储能力和服务器利用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节省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 2、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包括五大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汇聚、资源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建设相关的专题业务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交换,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运行管理、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为各类面向需求的应用提供统一的功能支持,包括应用支撑和安全支撑能力,提供呼叫、大数据分析、视频、搜索等多方面的功能平台。 4、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针对“智慧xx”的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三大领域构建应用服务。 5、访问层 访问层为市民、企业、政府等各类用户对象提供访问的窗口,向用户提供“智慧xx”的各种服务信息,并接受用户信息的提供和反馈。访问窗口包括门户网站、显示大屏、计算机、移动电脑、电话和智能手机终端等。 6、用户层 用户层是“智慧xx”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市民、企业和政府。 7、保障支撑体系 “智慧xx”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其总体架构的每层能力建设都需要广泛而综合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运维保障体系。这些体系架构贯穿于整个“智慧xx”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智慧xx”安全、高效的运行和健康稳定的发展。 重点项目规划 在2014~2020年期间,通过稳步推进“两个基础、五个平台、九大应用”建设,逐步完善“智慧xx”框架体系,最终实现惠民兴业的发展目标。 两个基础 网络与数据作为“智慧xx”的基础支撑,是保障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的重要手段。只有建好这两个基础工程,方能保证后续应用系统不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网络基础建设 ■建设目标 加强4G网络建设,升级改造3G网络;开展城区公众WIFI建设;推进“光进铜退”实施光纤入户;推动数字电视及双向网络建设。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网络,为“智慧xx”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建设内容 加快推进无线网络的全域覆盖,新建4G基站3600个,对3G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无线网络容量和带宽,到2020年,实现城区4G网络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0%;开展城区公众WIFI建设,在城市重点公共领域免费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满足随时随地通信需求;新建8万户有线光纤宽带入户,同时改造32万户,建设家庭宽带端口40万线,全光网小区宽带50000线;新建市县中继及接入光缆1565皮长公里;完成高清互动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及城域网双向改造建设。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网络基础建设由三大运营商和市广电网络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市经信委负责管理、指导、监督,建设周期为66个月,资金预算为10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三大运营商和市广电网络公司自筹资金。 数据基础建设 云计算中心 ■建设目标 构建面向市民、企业、政府的“智慧xx”云计算数据中心,逐步建成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安全可靠、适度分散、适应不同应用服务、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最终形成支撑xx、辐射四川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建设内容 云计算中心机房:以高质量、高安全、可靠性、可扩充性为原则,按照等保三级的要求开展云计算中心机房建设,保障云计算中心的物理安全。 云数据中心:配置网络与安全系统、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备份与容灾系统等软硬件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对硬件设备进行资源池化,建立云管理平台对虚拟化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云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平台即服务”。通过开发应用集成平台,从数据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云应用开发框架。 云运营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门户作为用户使用服务的统一访问入口,能够对应用和服务提供更好的管理,节省服务和应用管理成本。同时,对运营业务提供客户、订单、计费、账务等管理功能,提供敏捷灵活的业务流程,为业务服务运营提供支撑。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云计算中心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建设周期为18个月,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架构,分期投入使用的方式进行建设。资金预算为6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会资金,采用招商引资模式建设。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构建“智慧xx”的基础数据框架,用以承载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 ■建设内容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整理并集成覆盖我市所辖区域多种基本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数据、地名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等,建成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设服务政务发布的政务版框架数据库和用于公众发布的公众版框架数据库。 人口基础数据库:以市公安局现有的流动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卫生、税务、统计等政府部门中与人相关的基础信息,实现政府各部门共享和人口基础数据动态应用,并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人口基础信息服务。 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各类机构单位基础数据库。实现市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相关业务部门法人单位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与实时共享。 宏观经济数据库:完善和整合统计、金融、税收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集综合性和专业性数据为一体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依据业务需要实现宏观经济信息的共享,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确保金融、税收、统计等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包括描述建筑物从立项规划、施工交付、使用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阶段数据;具体涉及建筑物编码、建筑名称、详细地址、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用途、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地下层数、建筑高度等详细数据。以建筑物为载体,实现规划、建设、房管、消防等行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统筹建设,其中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由市规划局承建、人口基础数据库由市公安局承建、法人基础数据库由市工商局承建、宏观经济数据库由市统计局承建、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由市住建局承建。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五个平台 通过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打造集约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目标 建立一个面向政府、公共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xx”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为应急指挥调度、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资源配置、物流配送效率等应用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建设内容 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地理信息的服务发布、检索和共享交换等功能;提供地图浏览、地名查询定位、专题信息加载、路径分析等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多种格式、不同图层、不同要素及不同属性的基础地理数据共享服务;并向专业部门和企业提供标准服务接口,支持基于平台资源开发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面向政府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政务平台和为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由市规划局作为牵头单位,市保密局作为配合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1500万元,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市级财政共同投入,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 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目标 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xx”的基础设施,建立在公共基础数据库之上,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实现我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政府各部门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建设内容 支撑数据:由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数据、安全数据和管理数据等组成。支撑数据处在公共信息平台与公共数据库之间,对下可以支撑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对上可以支撑公共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等有效运行。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其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从而实现人口、法人、建筑物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以及数据比对、清洗、转换、异常处理等交换服务所需的基本功能。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通过数据加工、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处理方式,实现各类不同主题信息的动态配置,构建不同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信息资源目录子系统和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信息资源目录子系统以目录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载体,是对交换共享模式的补充。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通过采用机构管理、用户管理、密码管理等方式,将各类机构、应用及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将资源的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三类角色进行责任和义务的划分,规范资源的提供、管理与使用。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对我市气象、环境、水利、地质灾害、森林、地震、安全生产不间断监控,数据集中存储到云计算中心,共享监测数据;同时,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撑下,与应急联动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对接,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报送、信息发布、灾害预报、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机制,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公共信息平台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1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公共呼叫服务平台 ■建设目标 整合现有多个部门的呼叫系统,建立一个统一面向市民的多媒体公共呼叫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特服号接入,实现统一的用户服务界面、统一的热线功能和统一的政府业务标准,集中受理市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政府机关综合性服务的无形窗口。 ■建设内容 依托互联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渠道,发挥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和公信力的优势,构建起政府、企业和市民三者之间诚信互动的桥梁,建设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开放系统接口,整合市信访局12345市民热线、市民政局12349为老服务热线、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市人社局12333咨询服务热线、市环保局12369环保投诉热线、市国税局和地税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市旅游局96927旅游热线、市城管局12319城建服务热线和96198城乡环境治理咨询投诉热线等多个部门的热线电话,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多个部门,为市民提供社保养老、消费维权、政策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年审注册、缴纳税款等办事流程咨询服务,从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公共呼叫服务平台由市政务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市信访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等多个热线接入部门配合建设,建设周期为6个月,资金预算为6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大数据分析平台 ■建设目标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处理分析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内容 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作在“智慧xx”中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之上,主要处理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中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和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数据、文档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采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针对大数据技术,以并行处理的方式,找出数据之间未知的、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为政府在交通规划、应急指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大数据分析平台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6个月,资金预算为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信息安全平台 ■建设目标 通过信息安全平台的建设,建立“智慧xx”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合适的安全技术,保障信息与网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信息与网络资源受控合法地使用。 ■建设内容 安全管理平台:通过部署安全管理平台,将平台中不同位置、不同安全系统中分散且海量的单一安全事件进行汇总、过滤、收集和关联分析,得出全局角度的安全风险事件,并形成统一的安全决策,及时对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 全网监控和审计平台:采取综合的数据审计方法来保护关键的数据资产,提供实时的监测和警戒,从而满足各种合规性要求。审计的对象包括各种操作审计、IT事件处理审计和网络合规审计。 统一身份认证: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只需登录一次便可使用其所有拥有权限的系统,实现单点登录。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建立统一认证平台,利用PKI、PMI、CA证书等成熟安全技术,通过数字认证的方式对用户的安全性、真实性进行验证,通过签名和加密保证参与方的身份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以及参与各方对其行为的不可否认性,为用户提供跨系统访问的单一认证服务功能。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信息安全平台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6个月,资金预算为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九大应用 智慧市政管理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 ■建设目标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以三维仿真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管线数据管理、管线数据三维展示、空间导航定位、管线分析、管线实施监控、规划辅助决策、应急预案分析等功能,达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可视化综合管理、监控的目的,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 ■建设内容 地下管线数据检查入库:针对不同的地下管线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按照字段要求、管线属性、管点属性、管线连接关系等标准数据格式要求,经校验无误后,输入管线库。 管线查询定位:支持基于二维矢量数据的自动化三维建模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支持管线数据的查询、定位及属性修改。 管线综合分析:支持空间距离测量、管线长度测量、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连通性分析、寿命分析、成本分析、危险范围分析等。 管线辅助规划功能:根据预设条件,自动生成参考规划方案;支持多个方案对比分析,给出方案选择建议。 事故应急预案:根据管线介质类型、故障类型、管线拓扑关系等给出受影响范围,给出关阀建议及进一步救援方案建议,为应对突发的管线安全事故的规划和事故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由市规划局作为牵头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公司、华润燃气公司、三大运营商、市广电网络公司、市供电公司等部门作为配合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3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会资金投入,采用BT模式建设。 数字化城管 ■建设目标 围绕我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9+3+12”模式,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我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 ■建设内容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xx数字化城管系统的信息采集终端,实现监督员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 呼叫受理子系统: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和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察督办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 监督指挥子系统:作为监督中心使用的综合信息展示平台,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控数字城管业务运行状况;在人员参观时,展示数字城管运行成果。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管理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地图数据,定义地图发布的样式。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 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地理编码子系统: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 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与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通过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换标准规范及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城市电子政务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在上述九大子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我市特点,建设“3+12”子系统,主要包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子系统、数字化城管电子监察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会商子系统、业务短彩信管理子系统、城管数字执法子系统、沿街铺面(门前五包)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扬尘监管子系统、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子系统和路面保洁综合管理子系统、车辆GPS综合管理子系统、违法乱搭乱建管理子系统、水域噪音油烟污染管理子系统、移动处置反馈子系统、资源整合与共享子系统。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数字化城管系统由市城管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3086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智慧水务 ■建设目标 利用三维GIS技术,借助于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从水源地监测、龙头水管理到污水排放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测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提升水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设内容 智慧供水系统:结合供水企业生产运营业务流程,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水质监控、供水调度、管网管理、营业收费、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共享与挖掘,最终实现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决策的综合服务体系。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集排水管理、集中监控、实时调度和城市防汛应急于一体的智慧排水系统平台,实现排水管网虚拟化、防汛应急科学化、排污监控实时化。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水务由市水务局作为牵头单位,市水务公司作为配合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专项资金投入。 智能电网 ■建设目标 建设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网资源图形化展现、用电信息实时采集,有效提高电力生产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建设内容 配网地理信息系统:为配电网运行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直观地显示地理杆塔信息,规范配电异动、检修、巡视、试验等各个生产业务流程,实现配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地图化及运行数据的可视化,为图纸资料管理与信息共享提供极大的便利。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能电网由市供电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48个月,资金预算为4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供电公司自筹资金。 智慧政务 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目标 围绕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建设智慧政务平台,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共享信息资源,统一服务平台,快速而高效地实现在线服务,降低服务成本。 ■建设内容 移动电子政务:移动电子政务是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功能包括:短信接收政府快报、公文提要、重要文件到达提示和查询信息库,普通民众也可以使用适当的权限进行申请、查询、上访等服务。 智慧决策系统: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定制经济决策、社会发展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改革方案、公共突发事件、新农村建设、重大活动指挥、城市综合管理、社会热点等专题,将各专题与指标、地区、时间、法律法规、互联网舆论热点等信息进行关联。为各级领导灵活定制个性化专题。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政务由政务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智慧工商 ■建设目标 围绕市场准入、广告监测、市场秩序监管、合同监管、消费维权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智慧工商系统,实现纵向与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信息化规划进行对接,横向与税务、质监、海关、法院等部门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打造智慧工商网上办事大厅,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需求;注重系统整合和特色系统建设,如移动监管执法系统,主动融入智慧公共管理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 工商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工商业务数据库、12315申述举报数据库、门户网站交互数据库的工商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共享与挖掘,建成集服务公众、服务领导、服务决策的综合服务体系。 移动监管执法系统:通过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或其他专用便携设备无线上网,与数据库无缝连接,随时随地访问省、市、县、所四级工商业务系统,实现无线网上办公及经济户口查询、准入受理审核、实时打印执照、实时录入监管信息、进行现场执法、12315申述举报的GPS定位指挥等工作。借助移动监管执法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响应上级指挥,完成资源、资讯的全面整合,而且更能掌握企业的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通过建设12315申诉举报受理系统、12315数据分析系统、12315 GPS定位指挥系统,实现消费纠纷快速应答和处理,以及市场主体行为轨迹的分析预警。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和业务系统的整合,通过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企业信息查询、在线办理登记和年报等业务、在线投诉、在线举报、在线资讯、政策法规查询、信息推送等服务,改进网站展示形式,提供便民的网络交互平台。 掌上工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为公众提供企业信息查询、在线投诉、在线举报、在线资讯、政策法规查询、信息推送等服务。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工商由市工商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66个月,资金预算为3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专项资金投入。 智慧民生服务 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管理及市民服务的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科学有效的服务于民。 ■建设内容 政务服务:发布政务相关资讯,实现政务流程查询,是市民了解政府办事法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政务资讯的窗口,同时也是获取政府服务的办事平台。 生活服务:集合涉及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服务,包括装修、餐饮、家政、汽车等各种商业服务。采用开放技术架构,随时可以加入旧有的、新出现的各项城市商业服务,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项服务。 支付服务:实现小额便利性支付服务功能,满足市民商业服务支付以及公共市政服务支付的需求,并可给市民提供各项支出的统计分析功能,帮助市民理财。 沟通服务:提供城市管理者与市民的沟通互动平台,政府由此可以统计和了解市民的各项需求,同时市民也能够通过这个通道了解到政府对市民需求的反馈。与公共呼叫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将民众参与和政府管理相结合,共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由市经信委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1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投入。 智慧教育 ■建设目标 围绕“校园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个性化”的建设目标,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加快建设市级教育城域网,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建设内容 录播教室:建设录播教室及视频资源管理系统,将市内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直播或点播的方式普及到市级及各区县学校,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优质资源班班通:进一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县(区)建设2个名师课堂、1所名校网络同步课堂和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市直属学校一中、二中、六中分别建设1个名师课堂、1个网络同步课堂和2个名师工作室。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籍管理子系统、教务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等功能,实现教育校务一体化管理,实现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提升教育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市教育局的教育资源,建成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机构管理空间等多种空间应用模式,实现我市教育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教育由市教育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资金与国家专项资金共同投入,其中市级财政资金600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2000万元。 智慧医疗卫生 ■建设目标 以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一体,以医院信息系统及家庭健康服务平台为两翼,以预约挂号平台为辅助手段,打造智慧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实现卫生服务区域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家庭健康网络化。 ■建设内容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以电子病历为导向,从临床信息、业务管理、患者管理、行政管理四位一体的医院管理角度出发,以统计分析为决策依据,以医疗资源及医疗服务调配为执行手段,指导监督医院管理及业务运行;提高医疗质量,实现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并为区域卫生协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来源。 区域卫生服务平台:区域卫生服务平台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以健康档案为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卫生信息管理体系和四级数据源网络体系,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个方面,形成全市的健康档案数据资源,达到区域卫生的业务协同;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医保系统、新农合系统与卫生数据的高度共享。 家庭健康服务平台:多元化、个性化的家庭服务项目,是家庭健康服务平台的直接体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医疗设备,家庭健康服务平台将走进社区、进入家庭,实现远程监护、远程视讯诊疗,实现对特殊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各种合理的用药服务及临床服务等。 预约挂号平台:通过建设医生库及医生管理系统、个人会员库及用户中心、医院医生搜索系统、预约挂号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实现网上或电话即可挂号预约就诊,有利于患者进行就医咨询,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医疗卫生由市卫生局作为牵头单位,先期开展医院信息系统及预约挂号平台建设,逐步发放居民健康卡、推进区域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最后完成家庭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周期为42个月,资金预算为39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其中市级财政资金16500万元,社会资金23000万元,采用BT模式建设。 智慧社区 ■建设目标 智慧社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打造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服务平台体系,并根据每级平台的职责,设置服务功能,分层向市民提供服务,把政府现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包括教育就业、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治安管理、医疗卫生等服务延伸到社区,建设全新的信息化服务型社区,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和谐。 ■建设内容 社区办公服务平台:社区办公服务平台用一条线路将区、街、社区办公网络连接起来,建设内网办公网站,集成社区基础业务平台,整合党建、统战、治安、民政、文化、城管、计生、财政、劳动保障、工青妇、社区服务等业务系统,开发公文收发系统和邮件系统,建立“一口采集,多方使用;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信息更新,大家共享”的信息使用机制,使工作人员通过内部网络就可以实现一站式办公,实现办公信息化。 居民档案管理平台:社区居民档案管理平台是以居民基础信息为基础,将居民基础信息与各业务系统相结合,通过权限管理,实现居民基础信息一次录入,专项信息分类使用。将居民健康档案、低保管理、优抚管理、残疾人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再就业管理等各类专项数据完整的统一起来,提供分类自由组合查询。解决居民档案的管理混乱,重复录入,数据不统一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社区卫生服务平台融实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和操作简便性于一体,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基础,实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实现双向转诊,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局面,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便民缴费平台:便民缴费平台的建设将为市民缴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仅距离近了,等待时间少了,营业的时间也变长了。通过便民缴费平台,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票据打印机就可以开展对居民的各种费用交纳服务。既可以缴纳现金,也可以通过POS终端刷卡缴纳。便民缴费平台不仅能实现话费、水、电、气、有线电视、物业等公用事业费的缴纳,通过该平台可以开展邮政报刊订阅、邮政包裹投递、电影票、景点门票预订等业务。 社区物业服务平台:社区物业服务平台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管理系统、社区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和社区收费与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各种基本资料信息的维护跟踪,社区各种设施设备的动态监控管理,以及社区客户投诉处理和费用征收管理等功能。 智能家庭综合平台:智能家庭综合平台采用网络控制技术,结合当今国际计算机、通讯、控制、互联网等领域的最新科技,将社区控制网和公共互联网进行无缝连接和融合,实现住宅家庭内电话、电视、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智能家庭综合平台集成了物业管理及设施管理系统、安防报警及监控系统、机电设备运行及监控管理系统、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数字家庭智能化系统以及综合节能管理等。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社区由市民政局作为牵头单位,市住建局作为配合单位,优先选取基础条件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建设,获得试点社区的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其它社区。建设周期为60个月,资金预算为1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其中市级财政资金为4000万元,社会资金8000万元,采用BT模式建设。 智慧公共安全管理 平安城市 ■建设目标 以科技创新带动警务工作创新,以资源整合带动警务工作整合,开展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天网三期工程以及治安卡口工程建设,并充分整合其它部门监控系统,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建设“平安xx”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内容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接警定位、辅助处警、警力部署、卡点实时监控、警情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实现公安指挥中心的数字化指挥。 天网三期工程:新增监控点位,使得监控范围全面覆盖全市重点监控区域,新增监控点全部采用高清模式建设,重点用于部分党政机关、园区新建企业、中小学校的“补点”和增加个别治安形势复杂的背街小巷的覆盖。 治安卡口工程:在全市主要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等重点治安地段实现全天候实时检测与记录;实现自动识别过往路口车辆号牌、颜色等特征,验证出车辆的合法身份,自动核对黑名单库,自动报警;自动实现对路口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包括出入口车辆管理、采集、存储数据和系统工作状态,以便于警务人员及相关部门对道路的安全进行监控;实现对交通违法、肇事逃逸等嫌疑车辆的监控与处置。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平安城市由市公安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整合现有天网及警用信息平台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平安城市体系,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43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级财政投入。 智慧消防 ■建设目标 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3S技术、物联网技术,建设数据采集平台、监测预警平台、楼宇三维模型系统、消防单兵作战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火灾自动报警、灾情实时监测、单兵协同作战、消防应急指挥等功能,有效提高消防部队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实战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内容 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整合建筑物内部的传感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时刻记录建筑物内外环境参数的变化,将数据实时同步传输至云计算数据中心。 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汇集各监控中心、各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库中,一旦发现火情,系统将及时产生预警,有利于消防值守人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楼宇三维建模系统:城市建筑的内部空间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人流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楼内人员逃生和楼外应急救援都非常困难。楼宇三维建模实现全面表达楼宇内部结构,展现楼宇内部的三维拓扑特征。在应急救援时,以三维方式展示建筑物内部空间分布,准确定位消防单兵的具体位置,为室内人员的准确定位、应急救援的快捷疏散、应急指挥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消防单兵作战系统:消防单兵作战系统包含生存环境监测单元、通讯单元、救援支撑单元、协同作战单元。实时监控消防单剩余氧量,感知火灾现场温度、湿度、有毒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配备防干扰通讯器方便消防单兵和指挥中心信息交流互动和协助。采用热式红外摄像头实时高效为消防指挥中心提供视频图像服务。并实时显示火灾现场温度等环境信息和单兵分布,为协同作战提供支持。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消防由市消防支队作为牵头单位,发布建设指导标准并进行监管,建设周期为36个月,资金预算为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 ■建设目标 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建设通过对煤矿和非煤矿山洞采企业瓦斯、重大危险源的视频实时在线监控,以及对各县(区)安全生产综合监控平台的数据进行监控,实现对全市安全生产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并通过对各类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决策。整个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实时监控、数据保存和应急指挥于一体,满足安全保障需要。 ■建设内容 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实现监控源信息管理、企业监控方案管理、监控设备管理、分级预警管理、视频综合监控,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形成立体化的综合视频监控平台,覆盖我市各煤矿和非煤矿山洞采企业、重大危险源,以及对各地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及市安监局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实现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重大危险源监管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 智能分析与预警处理平台:整合相关安全生产监控数据资源,建立必要的关联,进行智能分析与预警服务。通过智能分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预警提示、预警分析、内部报警、预警发布和预警反馈等,并将智能分析结果以图形化形式存储显示。 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充分结合指挥中心工作的特点,有效地改善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使决策进入定量化阶段。系统使数据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加以全方位生动地体现,从而找出隐藏在数据之后的规律性的东西,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这样更多的管理者能够迅速可靠、随机自主地访问相关数据,掌握信息,从而明智地做出决策。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由市安监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2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级财政投入。 应急联动平台 ■建设目标 通过应急联动平台的建设,将政府各应急部门统一纳入应急联动体系,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以事件类型为主导,以应急流程为依托,实现领导统一指挥、部门多方联动,有效提高政府的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应急指挥效率。 ■建设内容 应急通讯保障平台:以移动音视频通信系统为主,配合多种通信手段,建立无线移动图像监控传输网络,通过车载、背负式无线和卫星多媒体传输系统,采用无线传输链路方式,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实现远程现场指挥、公共突发事件、气象、环境、地震、水利、国土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远程现场多媒体信息实时、动态的收集处理传递。 应急数据采集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为应急联动平台提供预警原始数据,通过汇集各种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掌握监控目标时空分布与运行状况,对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并汇集实时监测监控信息、动态预测预警信息和相关部门其它专业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通过整合城市各级各类公共安全资源,构建一个协同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救援大队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通信信息基础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作战、多个部门协作调度、多个指挥中心的应急联动,满足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需要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能够满足全天候、快速反应应急事故的信息处理和抢险救灾调度指挥的需要,使其具备事故快报功能,并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为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快速进行事故受理,与救灾资源和社会救助联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抢险救灾调度指挥。 应急辅助决策平台:应急辅助决策平台为应急行业提供决策支撑服务,平台涵盖了资源库管理、预案响应、分析决策等模块。通过完整的各类应急资源库信息系统和预案系统提供的综合的信息资源,可以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对整合,为各行业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公共安全评估平台:公共安全评估平台用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后,进行灾后重建或事后评估分析,主要实现应急事件回放、事件评估、应急能力评估、评估模型管理以及预案管理等功能。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应急联动平台由市应急办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整合各行业的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挖掘分析,构建一体化的应急联动平台,建设周期为12个月,资金预算为32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级财政投入。 智慧交通 ■建设目标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综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建设智能交通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出行效率最大化、路程最短化、成本最小化、时间最少化。 ■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改变单点控制方式,集中协调控制交通信号机;交通电视监控系统,全天候无缝监视主要路段交通状况,对交通违法行为实现非现场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规范信号灯控路口通行秩序,查处闯红灯等行为;高清卡口系统,记录过往车辆、流量统计、车辆布控等;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平台,汇总各类数据,形成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 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区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与调度,提供公交车辆的定位、线路跟踪、到站预测、电子站牌信息发布、油耗管理等功能,以及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化和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交通由市公安局作为牵头单位,市交通局作为配合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7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采用BT模式建设。 智慧环保 ■建设目标 智慧环保是将环境保护与物联网、云计算、GIS等信息技术相结合,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环境监控系统,形成“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管得好”的智慧环保管理体系。 ■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环保信息服务门户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在线访谈、公众咨询、公文处理、信访管理、督察督办、信息采编、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公文审批、信息查阅、监管执法等功能。 在线监控平台:在线监控平台基于物联网和3S技术,实现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在线监控,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工作,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业务平台:综合业务平台是各级环保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环保部门现有业务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对污染源、大气、水、声、辐射环境的在线管理,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为污染源管理、监理和排污收费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环保由市环保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42个月,资金预算为5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专项资金投入。 智慧农业 ■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连接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xx农业信息网,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与全程指导。 ■建设内容 农产品溯源系统:以二维条码、RFID为载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追溯。通过在种植基地应用便携式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实时上传;通过在生产企业应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的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检测;通过将各生产企业数据汇集到管理部门,构建追溯平台数据库,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提供涉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在线互动等信息服务。以地理信息库、专家知识库、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为基础,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包括农业专家系统、种农信息系统、农批市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信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系统等。从农业生产前的种子选择,供求信息的分析,到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管理,价格调控,全方位的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利益,为农民服务。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农业由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4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级财政资金与国家专项资金共同投入。 智慧旅游 ■建设目标 依托智慧旅游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企业管理平台和旅游政务管理平台,形成“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四位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打造xx智慧旅游城市。 ■建设内容 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基于GIS地图,结合触摸屏、平板和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搭建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自助导游系统,打造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地向游客提供旅游实时信息查询以及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旅游企业管理平台:旅游企业管理平台通过建设企业会员管理系统、景区营销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平台、业务渠道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整合旅行社、宾馆酒店、娱乐餐饮等相关产业资源,为游客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从而有效拓宽企业的营销宣传渠道,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政务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政务管理平台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车船调度系统等九大子系统,打造集指挥、调度、监控、办公全方位的旅游政务管理体系,全面掌握景区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旅游设施设备情况等即时信息,并据此做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调配措施,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旅游由市旅游局作为牵头单位,采用招商引资模式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4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会资金。 智慧物流 ■建设目标 整合我市物流产业供应链,引入金融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金融、物流与信息的深度融合,提高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等行业附加值,提升我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建设内容 建立统一的物流园区,对我市物流基地资源进行整合,采集、整理、传输、储存、统计和分析各种物流数据,建成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物流SaaS服务平台、结算支付管理系统、三维模型展示系统和网上教育平台等增值服务模块,提升我市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建设思路及资金预算 智慧物流由市商务局作为牵头单位,由企业投资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资金预算为1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会资金,采用招商引资模式建设。 产业带动规划 带动机制 “智慧xx”建设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基础、云计算中心、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建设为基础,规划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安全平台五大平台,以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公共安全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应用领域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重点智慧应用项目。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和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物联网、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xx产业发展的整体转型提升。“智慧xx”产业带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智慧xx产业带动机制图 带动计划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以提高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为发展方向,增加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强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企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政府协调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传统产业发展 适应创新、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我市冶金建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拓展信息化发展空间,继续以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以实施信息化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数字企业’应用示范”、“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和安全生产应用示范”等信息化应用示范,加快信息技术在企工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过程、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全面广泛推广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此带动规上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项目。 ■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 通过每年在全市培育和扶持有条件的1—2 个工业园区成为市、省或国家级信息化示范园区,结合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大力推进数字园区建设,建设园区数据资源平台、园区管理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拓宽园区内招商引资和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信息网络促进工业园区与发达地区在生产技术、市场信息、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和对接,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力水平不高、资金紧张、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相关信息化应用,提倡服务外包和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低信息化成本、低生产经营成本、高生产效率,推动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通过“智慧xx”的建设,直接催生并培育一批与智慧应用和信息化技术和服务相关的智慧型产业,以电子信息、物联网、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代表。 ■电子信息 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当好配角,配套成渝,突出特色,集群发展”为主线,围绕电子通信产品纵向延链、横向加环,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突出发展现代信息产业集群。推进“西部电子互联器件生产基地暨研发中心”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机械类、零部件类、印刷电路板类等电子信息配套产品;研发生产电脑连接线、3G无线视频通讯模块及安防等设备。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吸引其上、下游企业及相关电子企业入驻xx,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物联网 实施《xx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启动“高新区物联网示范园”建设,努力使xx成为物联网产学研用自主创新体系、典型应用示范推广体系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以用兴业、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示范应用,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物联网技术逐步渗透融入到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物联网技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围绕生态监测、保护,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中,实现生态监测、数据存储与交互。 ■节能环保 按照国家和省上提出的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导向,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在白马园区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中的应用,重点发展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智能电网中的输配电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示范推广。在环保产业方面,重点依靠信息技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监测设备等。 ■现代物流 发挥xx交通优势,建设“科技城货运仓储中心”,打造“科技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构建智慧物流,整合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集成应用GIS、GPS、GSM和WEB等信息技术,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各环节的深入应用,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风险,促进环境友好型物流产业发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完善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物流仓储配送等三大基础平台。 建设运营规划 建设运营主体 “智慧xx”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四个主体要素,分别为政府、“智慧xx”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智慧xx”建设者、“智慧xx”投资方。四个运营主体共同推动了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创新性的“智慧xx”良性发展。“智慧xx”建设运营主体如下: 1、政府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政府信息化建设,监管“智慧xx”建设和运营服务。此外,政府还向“智慧xx”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按需定制购买服务。 2、“智慧xx”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 “智慧xx”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为“智慧xx”建设运营公司。“智慧xx”的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负责为政府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为“智慧xx”投资方提供平台并吸纳资金、运营安全保障、服务过程保障等服务。 3、“智慧xx”建设者 “智慧xx”建设者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组成,主要负责“智慧xx”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向“智慧xx”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交付所需产品及服务。 4、“智慧xx”投资方 “智慧xx”投资方由商业银行、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等组成,向“智慧xx”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投入资金并获得资金回报。 建设进度计划 利用4~6年时间,完成“智慧xx”总体建设,构建智慧和谐的城市管理体系,方便快捷的民生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的企业应用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建设机制、运维机制以及数据共享机制,彻底消灭“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将我市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智慧xx”的建设进度图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建设进度图 第一阶段(2014年):以城市建设管理和民生服务为重点突破领域,统筹规划“智慧xx”的网络基础建设;启动数据基础建设,开展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启动“五个平台”建设,完成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建设,为“智慧xx”各行业应用提供支撑基础;启动数字化城管、平安城市建设,使城市高效和有序的协调运行;开展智慧民生服务建设,启动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卫生、智慧工商、智慧环保等应用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2015年):基本完成云计算中心、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完成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启动并完成智慧水务、电子政务平台、应急联动平台项目建设;启动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智慧社区、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应用项目建设;拓展“智慧xx”的建设广度和建设深度。 第三阶段(2016~2017年):启动并完成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建设;启动智能电网、智慧旅游建设;陆续完成各重点项目建设,巩固和扩大项目建设成果,实现“智慧xx”建设全面升级。 第四阶段(2018~2020年):持续推进网络基础建设,深入开展智能电网、智慧工商、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开展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数据应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无所不在的感知体系、高速通畅的信息传输体系、大体量的计算体系、丰富的智慧应用体系,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工作的便捷度以及城市管理的灵敏度。 建设运营模式 建设运营模式可为“智慧xx”建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保证“智慧xx”建设的可持续性。 基本思路 “智慧xx”的建设运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运营与投资模式。在把控资源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同时发挥市场活力、激发市场潜力。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地方财政根据每年度的信息化预算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和产业基金可向“智慧xx”建设运营公司提供资金;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向“智慧xx”建设运营公司提供产品、服务、技术及人才。 模式选择 “智慧xx”城市建设从规划到逐步实施,其中包括很多项目的建设运营。“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智慧xx”建设,针对“智慧xx”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多种运营模式的共存,保证“智慧xx”建设可持续滚动发展。 对于网络基础建设和智能电网建设,由企业自筹资金开展建设,“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指导、监管、统筹、协调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对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公共呼叫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五大平台建设,以及政府领域、民生领域内的项目建设,如数字化城管、电子政务平台、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宜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模式。 对于云计算中心、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项目,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企业开展建设。 保障措施体系 “智慧xx”建设是一个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智慧xx”的建设过程中,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是“智慧xx”建设的必要条件。 组织保障 “智慧xx”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关系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具有系统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统筹组织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需求,统一推进各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承担“智慧xx”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问题协调,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xx”项目统筹、行动计划编制、信息化标准制定、建设过程宏观管控、评价考核指标设计与建设成效评估等日常工作。并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程单位聘请信息化专家,组成“智慧xx”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智慧xx”建设。 政策保障 ■立足“智慧xx”建设需求,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结合“智慧xx”的建设需求和探索实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法规研究机构,高度重视“智慧xx”建设相关的运营规则、法规规范、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智慧xx”标准规范和标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数据采集、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等领域的管理办法,为实现我市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供基本保障。 制定和完善“智慧xx”建设及管理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建设行为,确保最佳的投资、建设环境。并贯彻提高各项制度、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体系,加大信息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按照配套先行,服务先行的理念,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体系,从示范带动和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为“智慧xx”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参考先进地市经验,出台信息产业有关政策。在投资环境、产业配套、税收补贴、土地房产、政府采购、企业认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园区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营造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体制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及管理机制,落实项目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加强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切实实现“智慧xx”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整合共享。 在“智慧xx”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积极统筹全市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对于新建信息化项目,按照“智慧xx”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审核制度,纳入“智慧xx”建设的总体架构,实现统一审批,统一备案,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最终逐步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协调,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

 智慧xx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智慧xx”专项资金,加大“智慧xx”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级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智慧xx”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落户xx。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智慧xx”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加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政策和优惠;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智慧xx”建设的投入;探索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积极支持各领域建设的融资工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智慧xx”项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轻财政一次性投入压力,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加强资金管理 “智慧xx”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市财政局,统一扎口管理“智慧xx”专项资金。根据“智慧xx”项目性质的不同,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性、基础性建设项目的引导、奖励、贴息、补助、配套等,并优先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跨部门资源共享、共用基础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等节约财政投入效果显著的项目。 “智慧xx”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智慧xx”项目建设前的方案审批,项目建设中的指导监督,项目竣工后的登记管理,并组织年度绩效考评。从而实现分阶段有计划的推进“智慧xx”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保证资金效益,提高建设时效。 人才保障 发布《“智慧xx”信息化人才培训管理办法》,完善“智慧xx”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坚持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做好“智慧xx”管理人才、建设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力争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抓好各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信息化工作技能。 建立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秩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类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 附件一:“智慧xx”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资金预算(万元) 资金来源(万元) 建设进度 建设周期(月) 建设模式 市级财政资金 国家专项资金 社会 资金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20年 1 “两个基础”建设                                 1.1 网络基础建设 三大运营商、广电公司   108000     108000 ★ ★ ★ ★ ★ ★ ★ ★ 66 企业投入,自建自营 1.2 数据基础建设                                 1.2.1 云计算中心 市经信委   6000

   6000 ★ ★ ★

         18 招商引资建设运营 1.2.2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市经信委 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住建局 2000 20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2 “五个平台”建设                                 2.1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市规划局 市保密局 1500 1200 300   ★ ★             12 市级财政与国家专项资金共同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2.2 公共信息平台 市经信委   1000 10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2.3 公共呼叫服务平台 政务中心   600 600     ★               6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2.4 大数据分析平台 市经信委   500 500       ★             6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2.5 信息安全平台 市经信委   500 500     ★               6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 “九大应用”建设                                 3.1 智慧市政管理                                 3.1.1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 市规划局 市住建局、水务公司、华润燃气、三大运营商、文广新局、供电公司 3000     3000       ★ ★       12 社会资金投入,BT模式 3.1.2 数字化城管 市城管局   3086 3086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1.3 智慧水务 市水务局 水务公司 2000   2000

   ★ ★           12 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1.4 智能电网 供电公司   4000     4000       ★ ★ ★ ★ ★ 48 企业投入,自建自营 3.2 智慧政务                                 3.2.1 电子政务平台 政务中心   500 5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2.2 智慧工商 市工商局   3000   3000   ★ ★ ★ ★ ★ ★ ★ ★ 66 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3 智慧民生服务                                 3.3.1 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市经信委   1500 15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3.2 智慧教育 市教育局   8000 6000 2000   ★ ★ ★ ★         24 市级财政与国家专项资金共同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3.3 智慧医疗卫生 市卫生局   39500 16500   23000 ★ ★ ★ ★ ★ ★ ★   42 市级财政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BT模式 3.3.4 智慧社区 市民政局 市住建局 12000 4000   8000   ★ ★ ★ ★ ★ ★ ★ 60 市级财政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BT模式 3.4 智慧公共安全管理                                 3.4.1 平安城市 市公安局   4300 4300     ★ ★ ★ ★         24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4.2 智慧消防 消防支队   5000     5000   ★ ★ ★ ★ ★ ★   36 社会资金投入,企业建设运营 3.4.3 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 市安监局   200 2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4.4 应急联动平台 市应急办   3200 3200       ★ ★           12 市级财政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5 智慧交通 市公安局 市交通局 7000 3000   4000   ★ ★ ★ ★       24 市级财政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BT模式 3.6 智慧环保 市环保局   5000   5000   ★ ★ ★ ★ ★ ★ ★   42 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7 智慧农业 市农业局   4000 2000 2000       ★ ★ ★ ★     24 市级财政与国家专项资金共同投入,政府自建自营 3.8 智慧旅游 市旅游局   4000     4000       ★ ★ ★ ★   24 招商引资建设运营 3.9 智慧物流 市商务局   1000     1000   ★ ★ ★ ★       24 招商引资建设运营

       230386 50086 14300 166000                    

 附件二:“智慧xx”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为推动“智慧xx”项目建设,规范、明确和加强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实现互联互通,保证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凡由市财政投资建设的,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 xx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必须符合“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并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章 管理部门 第四条 xx市财政局是本市财政资金的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项目的预算、结算审查和竣工财务决算审查。 第五条 xx市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小组办公室)是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项目概算审查、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价。 第三章 管理流程 第六条 在项目建设之前,项目责任单位需向小组办公室上报项目计划。 第七条 小组办公室对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并纳入智慧城市统一建设,下发任务书。 第八条 项目责任单位根据任务书,围绕业务需求,依据“智慧xx”相关文件要求,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等原则,编制项目建设方案。 第九条 项目责任单位将项目建设方案报送至小组办公室审核。小组办公室在收到项目责任单位递交的项目建设方案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或修改完善意见;项目建设方案初审通过或项目责任单位的修改稿再审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就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项目概算的合理性进行评审;通过专家评审后,小组办公室形成书面审核意见送智慧xx领导小组审批,并抄送项目责任单位。 第十条 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将审核通过的项目纳入财政项目库,并向市财政局申请预算。市财政局根据领导小组审核意见结合财政资金情况安排项目经费。 第十一条 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项目责任单位根据领导小组的项目建设方案审核意见和市财政局审批的项目经费,办理政府采购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项目责任单位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监理进行采购,并选定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项目监理。 第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单位应向小组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完成后,纳入“智慧xx”统一进行运维管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有效。

 附件三:“智慧xx”信息化人才培训管理办法 为推动“智慧xx”顺利建设,提高我市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水平,规范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提升培训的效果与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信息化人才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 第二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人员、联系培训讲师。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三条 信息化培训对象分为:“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市级部门人员和县区级部门人员。 第四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县区主要领导及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 第五条 市级部门人员指市级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化主管人员。 第六条 县区级部门人员指县区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化主管人员。 第三章 培训内容 第七条 信息化培训分为:县区级部门人员培训、市级部门人员培训和“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培训。 第八条 县区级部门人员主要培训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等。每年至少组织6次集中培训。 第九条 市级部门人员主要培训与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业务框架、数据共享模式等相关的知识。每年至少组织2次省外外出交流学习,5次省内集中学习。 第十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主要培训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智慧城市产业体系等相关的决策性知识。通过外请专家和外出考察组织学习,每年不少于3次。 第四章 培训方式 第十一条 信息化培训方式分为:外出考察、外请专家、集中培训和远程教育。 第十二条 外出考察是指在国内范围内,对智慧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的城市进行考察学习。 第十三条 外请专家是指邀请国内智慧城市方面的专家来我市进行培训学习。 第十四条 集中培训是指在省内进行有组织的集中技术技能培训。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四:“智慧xx”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为规范和促进我市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智慧xx”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智慧xx”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资源,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依法受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 第三条 信息资源分为三种类型:可以无附加条件地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的信息资源为无条件共享类;按照设定条件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的信息资源为条件共享类;不能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的信息资源为不予共享类。 与行政许可或跨部门并联审批相关的信息资源列入无条件共享类,行政机关必须提供共享。 与政府协同办公相关、信息内容敏感、只能按特定条件提供给相关行政机关共享的信息资源,列入条件共享类。 有明确法律、法规或政府规章规定,不能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的信息资源,列入不予共享类。 第四条 信息资源共享遵循需求导向、统筹管理、无偿提供、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订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共享交换体系,组织建设并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协调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重大事项,定期对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信息资源采集、维护、更新和共享工作,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合法使用所获取的共享信息。 第二章 采集与提供 第六条 行政机关信息采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符合本机关工作实际,明确信息收集、发布、维护的规范和程序,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及时。 第七条 行政机关采集信息应当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方式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的信息,不再重复采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存储和使用,加强跨部门合作,更好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服务。 第九条 市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机关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牵头制订电子文件(档案)归档、移交、接收制度和标准并组织实施,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第十条 行政机关有权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其履行职责所需的信息,也有责任提供其他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的信息。 非因法定事由,行政机关不得拒绝其他行政机关提出的信息共享要求。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根据本办法规定,对本机关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可供共享的信息及共享条件,并根据履行职责需要提出对其他行政机关的信息共享需求,将有关情况报送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二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行政机关可供共享的信息和共享需求,制订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标明可供共享的信息名称、数据格式、提供方式、共享条件、提供单位和更新时限等。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可供共享的信息和共享需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告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资源共享目录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建设“智慧xx”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为行政机关信息共享提供服务。 第十五条 凡是列入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信息,行政机关必须以电子化形式,按照统一规定和标准,向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行政机关应按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建设要求,提供相关应用软件必要的开发文档。 为方便信息共享,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共享信息资源库托管在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所提供的共享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实时更新。 尚不具备实时更新条件的行政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数据更新;情况特殊的,应当至少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10日内更新一次。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之间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由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共同核实。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无偿提供共享信息。 第三章 获取与使用 第十九条 无条件共享类信息资源由行政机关通过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行获取。 第二十条 条件共享类政务资源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以外的信息资源,由需求信息的行政机关向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 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同意提供信息的,通过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按双方约定的方式共享信息,并报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不同意提供信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需求信息的行政机关可报请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处理。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法制、保密、监察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无偿使用共享信息。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所获取的共享信息,只能用于本机关履行职责需要,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未经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同意,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和公开所获取的共享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内的信息除外。 第二十五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检查和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和使用情况,并按季度抄送各行政机关。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认为获取的共享信息有错误时,应当及时书面报告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获取信息的行政机关。 第四章 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七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保密、公安等部门制订信息资源安全工作规范,建立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制订事故应急响应和支援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日常维护,及时更新数据,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有效共享。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制订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好信息安全防范工作。 第三十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建立身份认证机制、存取访问控制机制和信息审计跟踪机制,对数据进行授权管理,设立访问和存储权限,防止越权存取数据。 第三十一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信息资源,严格按照共享条件提供信息,建立异地备份设施,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完整。 第三十二条 基础性、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库和跨部门重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源库,应当进行异地备份。 第三十三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需求信息的行政机关和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要签订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协议,按约定方式共享信息。涉及国家秘密的报保密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信息资源共享的维护经费纳入本机关电子政务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根据本办法要求,制订信息资源共享内部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第三十六条 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检查,对各行政机关提供信息的数量、更新时效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和改进意见。 第三十七条 监察部门和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察范围,逐步实行全过程监督。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其他行政机关有权向监察部门或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投诉。接到投诉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投诉单位。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部门或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书面通报批评。 (一)拒绝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 (二)无故拖延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 (三)违规使用、泄漏共享信息或擅自扩大使用范围的。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违规使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共享信息,或者造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泄漏的,按国家保密规定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智慧xx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END——

 

推荐访问:总体规划 智慧 建设
上一篇:安全监理细则大全 [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下一篇:【**小学基本队伍建设】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