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如皋市怎么样

来源:二年级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如皋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XX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

 录

 导言…………………………………………………………………………………………………2 第一部分背景篇……………………………………………………………………………………3 一、世界新浪潮…………………………………………………………………………………3 二、全国新格局…………………………………………………………………………………4 三、江苏新局面…………………………………………………………………………………5 四、如皋新举措…………………………………………………………………………………7 五、如皋沿江地区概况…………………………………………………………………………7 第二部分

 战略篇…………………………………………………………………………………9

  一、规划依据……………………………………………………………………………………9

  二、规划期限……………………………………………………………………………………9

  三、理念与原则…………………………………………………………………………………10 四、沿江开发地区的SWOT分析…………………………………………………………………12 五、发展目标……………………………………………………………………………………16 六、发展战略……………………………………………………………………………………18 第三部分

 产业篇…………………………………………………………………………………21

  一、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21 二、新型工业工业化的演进规律………………………………………………………………22 三、跨越中实现新型工业化……………………………………………………………………24 四、产业定位……………………………………………………………………………………25 第四部分

 布局篇…………………………………………………………………………………33 一、城市发展模式………………………………………………………………………………33 二、沿江岸线利用和港口布局规划……………………………………………………………34 三、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37 四、道路交通……………………………………………………………………………………44 五、风貌景观……………………………………………………………………………………45 六、基础设施……………………………………………………………………………………47 七、防灾规划……………………………………………………………………………………50 八、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51 第五部分

 措施篇…………………………………………………………………………………55 一、城市经营……………………………………………………………………………………55 二、制度创新……………………………………………………………………………………56 三、接轨上海、融入苏南………………………………………………………………………57 四、规划实施措施………………………………………………………………………………57

  1

 导 言

  21世纪的如皋,机遇和挑战并存。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滨江临海,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随着新长铁 路如皋段全线通车,苏通大桥、沿海高速通道的建设和如皋港的扩展,如皋日益成为长江三 角洲、上海经济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实施沿江开发的战略决策。南通市 委、市人民政府确立了“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 的发展思路。使如皋再一次面临“站在新起点、赢得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新的机遇。

  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皋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意 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如皋港区范围、建立如皋沿江开发区,进一步加速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 发的意见”,将如皋沿江开发的范围扩大至“宁通高速公路以南,西至四号港、东至如海运河 120平方公里区域”,提出“通过5至10年努力,经济总量实现再造一个如皋”。

  面对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办法显然不能适应, 本规划借鉴战略规划的做法,以战略性的眼光审视沿江地区的发展。综合分析如皋市和沿江 地区面临的问题、发展机遇来确定未来沿江地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理念、空间布局、 策略等。

  2

 第一部分背景篇

 一、世界新浪潮

  (一)、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国家 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城市之间尤其是 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主体,其作用越来越大, 不仅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导向,而且会影响别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导向。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实力最强、 经济潜能最大、经济活力最盛的地区之一。“9.11”事件后,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安 全的地区,极有可能迎来一个国际投资的新高潮和产业专业的新高潮。投资领域由前几年的 IT产业为主转向充分利用岸线资源的重化工、精细化工、冶炼和机械加工等。

  (二)、世界产业分工的第二次浪潮

  世界产业分工已经进入第二次的浪潮,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开始,已经将 低级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全球进行扩散,经过20年的时间,形成了环太平洋以 中国和东亚城市为龙头的新兴增长点,与此同时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利用疏散出的空间, 集合技术的更新完成了由工业化向后的进化,本世纪初,信息化趋势初露端倪,信息服务业 和技术创新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的目标,更丰厚的利润将推动世界的产业资本形成第二次扩 散的浪潮。与上一次扩散不同,这次扩散出来的产业不是低水平的廉价劳动力就能够完成的 初级生产,也不是乡镇企业就能够管理的廉价作坊,而是化学工业和自动化生产的高效工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就是自动化生产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厂商频频向外扩 3 张,已经初步表明了产业转移高梯度化的倾向。转移就意味着资本的流动和重置。欧美发达 国家后工业产业向信息化产业的更新花了将近5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准备,错过这次机 会,可能就还要等50年

  (三)、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何种政治制度,经济的市场化取向都十分明显。我国主动 选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也近10年?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成, 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计划体制的轨道上行事,因而,对政府来说,用计划的观念来 指导市场经济,以计划的意识影响领导的思路,以计划的手段和方式寻求发展出路等现象仍 较严重。而与此同时,市场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经营好包括 城市在内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

  (四)、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化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方式和力量重塑着当今世界的时空格局。它对城市功 能、规模、形态的冲击,将彻底打破人们对城市既有的传统而狭隘的认识.随着信息化的发 展,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可以摆脱距离的约束,而按照其内在的需要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进行 合理的运动。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子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 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

 二、全国新格局

 (一)、十六大提出新目标

  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紧并且可以大有作为重 要战略机遇期”,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 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 今后20年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为此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二)、城市化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市化,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

 “积极稳妥的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城乡的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4

  (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国际都市圈日益崛起,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上海世博会的 申办成功,长江三角洲孕育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苏通大桥和沿海大通道建设,南通和 上海、苏南联系进一步加强,将会成为苏北地区与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前沿,成为信息传输, 资源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沿阵地。

 三、

 江苏新局面 (一)、

 “两个率先”

  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和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要求,江苏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两个“率先” 的奋斗目标,就是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 全省提出“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方针,全面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尤其要重视南北联动,优势互补。

  (二)、沿江地区开发战略

  江苏省已进人工业化中期,并向中后期过渡,发展重化工业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沿 江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的“黄金江岸”,加快沿江开发,将有利于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集 聚、苏南地区产业结构深化升级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苏中地区更好地吸引和集 聚国内外生产要素,促进沿江产业的大发展,加快融入苏南和快速崛起,有利于苏北地区通 过沿江地区传导,承接上海、苏南的产业辐射和转移,推进工业化进程。江苏省委、省政府 做出了实施沿江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全省沿江地区特别是苏中地区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沿江开发的指导思想 是:以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统揽全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 实施开放式开发、两岸联动开发、苏南跨江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加快苏中融人苏南,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全面提升苏南竞争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全 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最旺盛的地区之一。

  到2010年,沿江开发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左右,达到16400亿元左右, 人均GDP达到66000元左右。 5

  (三)、快速涌动的开发热潮

  利用沿江优势,把特色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江苏沿江 地区的共识和行动‘

  “扬州的发展要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发展的主阵地 在沿江。现在,投资15亿元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己在扬州动工。

  常州市去年8月开始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临江产业。到今年6月,该市沿江开发区 短短10个月中就吸引了10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为了 追赶苏州、无锡,常州市的行政中心和产业布局将向江边推进,充分利用长江岸线,把常苏州的发展定位成现代制造业中心城市,

  镇江市依托大港建立开发区,先后引进金东纸业、国亨化工、齐美化工10多个外资大项 目,总投资3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造纸、水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

  泰兴市沿江精细化工开发区迄今已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共开发出20多个系列200 多种精细化工产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氯乙酸、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靛蓝产量居世界第一。

  靖江市沿江开发已引进7个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

  在今年的新一轮沿江开发中,江阴市把35公里长的长江岸线作为招商的优质品牌, 他们仅用10个月时间,就拆迁居民1300多户,将沿江经济开发区面积自24平方公里扩展至 80平方公里。今年1至10月份,江阴沿江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出现“井喷”效应。全市新 批的超千万美元项目,有五分之一投资在江阴沿江经济开发区,其中10个超亿美元的项目全 部在该区落户。

  (四)、港口的整合

  鸟瞰长江流域江苏段,南通港、张家港港、太仓港、江阴港、镇江港、扬州港、南京港 等众多港口,如一串璀璨的宝珠,被长江串成了夺目的项链。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目前,江 苏沿江已经形成了功能完备、设施配套的港口群。放大港口效能,实现资源共享,成了新一 轮沿江开发的重要话题‘

  根据规划,太仓港将建设大小泊位1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设计年吞吐量力 为集装箱565万标箱,箱货、件杂货1亿吨。目前,港口开发区己引进各类项目70多个,总 投资约25亿美元。

  常州市第一个引进外资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就是港口开发。今年初,常州港石化码头 竣工后,就被美国科尼斯公司以4000多万美元收购并控股。此后不久,常州第一个民间资 本投资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常州市新华石油化工储运公司一期化工储罐区竣工投产。9月 6 底,又一个由民间投资5000万元的常州市江盛石油化工储罐区全面竣工。这两大项目的建成,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石化码头的基础性功能。

  为了有效地用好长江岸线资源,今年8月,苏州市对下辖的太仓港、张家港港和常熟港 进行整合,统一成立苏州港,按照统一规划,将3个港口的开发利用纳入合理定位、优势互 补、有序竞争的轨道。 百年大港南通港在沿江开发中也青春再现,投资10亿元上了狼山港三期工程,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7万吨级通用、10万吨级散货3个泊位。作为南通港港区之一的如皋港区临江近海,建港条件优越,可建设更多的中转货物的大型泊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期,南通港的发展重心将转移到如皋港区,如皋港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四、

 如皋新举措

  为了贯彻江苏省沿江综合开发战略,策应长江三角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如皋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如皋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适时做出加快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决策,扩大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的范围,调整目标定位,成立如皋市沿江开发区指挥部, 进一步加快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步伐。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既是为了进一步加速如皋市 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是为了相应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更可以进一步发挥如皋临江地缘 优势,培植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

 五、

 如皋沿江地区概况

  (一)、规划范围

  根据如皋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如皋港区范围、建立如皋沿江开发区,进 一步加速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意见》,实施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东扩北延”战略,

 规划 开发范围:宁通公路以南,西至四号港,东至如海运河,面积为12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 括如皋港经济开发区、长江镇的全部,石庄镇、九华镇的部分用地以及水务局、农林局、民 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的相关单位。

  (二)、气候水文

 。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平均年降雨量1083.7mm,全年主导风向东一东南风;地下水位0.8米左右,随降雨升降,常年平均水位2.35m左右。

 7

  (三)、地质

  海拔3.0公尺,地势平原,地壳稳定无地震,

 开发区基土层由耕植土、粘土夹粉砂、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土层等组成,土质酸性,粉砂夹粉土层地耐力为fk=140kpa,整个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变化不大,层位较为稳定,土壤承载力70吨/M2。是较好的建筑用地。 (四)、基础设施 沿江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多年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 约2亿元,实现五通一平,可以满足成片开发的需要。

  道路:开发区内规划道路12条,路面宽度25米,地下埋设管线标高-0.7米。

  供水:有自来水厂1个,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出厂水压2kg,水管500毫米 水质等级为优。

  供电: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3.5万伏变电所1座,区内企业供电率100/%。

  排水:有专用排水管网,下水管口径600毫米。 水质等

  排污:区内埋设日排量2万吨级排污管道,污水管支管管径300毫米,总管管径600毫 米,企业的生活、生产污水二级排放,

  通讯:区内有0.4万门程控电话,可以实现所有国际国内和互联网访问需要。程控通讯沟通国际国内,可提供无线寻呼、移动电话、

 特快专递、图文传真、数字微波等服务。

 8

 第二部分

 战略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9.3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6.8

  4、《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

  5.《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4.14

  6、《江苏省沿江产业总体规划》,江苏省经贸委,2003.5

  7.《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总体规划》,南通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4

  8.《关于加快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意见》,如皋市委、市政府,2003.1.17

  9、《关于进一步扩大如皋港区范围、建立如皋沿江开发区,进一步加速推进沿江经济综 合开发的意见》如皋市委、市政府,2003.4.14 10.各相关部门规划

 二、规划期限

  根据如皋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如皋港区范围、建立如皋沿江开发区,进 一步加速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意见》,并与江苏省沿江开发相协调,本规划以2002年为 起始年,2003-2020年为规划期,以此确定沿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9 三、理念与原则 (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

  功能是城市的内涵。所谓城市,城是外廓,是载体;市是内涵,是功能。有市无城,城 自然会兴;有城无市,城终将会亡。做强、做忧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决 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的方式和程度,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 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单一取决于城市规模。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判断一 个城市功能的高低主要看两点:一是这个城市与世界经济体系相结合的形式与地位,二是这 个城市对资本的空间支配能力。可见,各个城市在世界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地位,与城市规模 及生产综合化程度等传统因素已非必然相关。这种发展机理给各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带来了更 大的开放度和不确定性。“城市以功能比强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现代城市竞争的核 心法则。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市场,是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占据了这一制高点,谁就掌 握了控制发展全局的权力,

  2、城市以经济决高低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仍然更多地体现 于经济实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将逐步弱化。 可以预料,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会遵循新的法则。明智的城市政府应当有能力预见到这一点, 更应当超前把对城市的认识推入一个新境界。

  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长期经济增长率、综合地均GDP、综合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考察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而这些指标的提高,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3、城市以文化定胜负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不可能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未来国家、 地区、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包括创新意识 制度环境在内的广义文化竞争。因此,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品味和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城市领导者开 始意识到:城市以文化定胜负。

  按照这一理念,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快文化建设,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如 皋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中,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发展本土文化,使之成为一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开放的、不断前进的、生机 10 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态。为此,如皋港城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老城的历史文化资源; 需要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建设区域性的文化艺术中心;需要立足新的实践,以现代精神对 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更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需要融合世界先进 文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开放的气度和精神,在各种文化的整合中, 建立起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文化体系;需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 城市文化品位,形成以现代化长江文化和生态园林文化为特征的港城文化。

  4、城市以环境视优劣

  环境是城市的根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可以让城市和区域 和谐共生,互促互进;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则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威胁,它不仅阻碍城市发展, 而且最终将把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全部吞噬。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认识到生态 环境并不是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无成本投入。在信息时代,交通、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对区位条件的依赖逐渐减小,而对资本流动、人才吸引、文化氛围 等的需求愈趋强烈,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已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和人才 流的理想场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点无不体现出这一趋势。生态环境 的战略价值绝不在于它本身,还表现为由此带来的巨大外溢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讲, 未来城市的竞争在根本上体现为生态环境的竞争。城市以环境定胜负。

  如皋沿江地区现有自然生态条件优良,在加快开发和构建港口城市的同时,一定要把生 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指导思想

  实施沿江经济综合开发是新世纪推进如皋“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极,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呼应长江三角洲大开放,策应上海经济区 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加快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如皋港为核心,以开发利用长青沙、泓北沙和 深水岸线等沿江资源为依托,按照“融人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思路,高起点,高 效率、高品位、高质量地推进沿江资源经济的大整合、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大幅提升 沿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港口经济在长江中下游的位次,促进如皋经济 的快速崛起。 (三)、开发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1

  根据沿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总体目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类规划,优 先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重点突破,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沿江经济综合 开发。

  2、协调有序、联动开发。

  把沿江经济综合开发作为实现全面起跳、追赶跨越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高效的有权威 的科学决策指挥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实施体系和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综合开 发的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集全市之力,有序推进实施。

  3、市场运作、持续开发。

  运用开放式、集聚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建立一个开放韵与市场接轨的全新开发投入 机制,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走可持续开发的路子。

  (四)、规划原则与理念

  根据沿江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开发原则,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 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如皋沿江地区生态环境 的保持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人 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可 操作性的考虑上。将城市的发展置于环境、经济、社会相交叉融合的三维系统中,以可持续 发展为原则的如皋沿江地区也必然纳入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态复合体中。

 四、沿江开发地区的SWOT分析 (一)、内在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该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及苏南沿江发达地区苏、锡、 常的强力辐射范围内,且有外贸口岸作依托,兼有工贸与科技信息灵通、产品原料流通畅达、 货物转口匀速边界的优势。

  如皋临江地区有优越的公路、铁路、港口条件,规划利用好这段岸线是如皋市面临的发 展机遇,珐合“十五’、“十一五”期间引进外资,开发“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建设公用 深水码头,大幅度增加如皋港区的吞吐量,沿江地区将成为江北产业带中的重要节点。

  长江港口:如皋港区距南通港仅28公里,距上海吴淞口约127公里,溯江而上可至南京 (2003公里)、芜湖、汉口等沿江城市。岸线具备开辟深水港、建造万吨级泊位的良好条件, 是良好的避风港,建港条件优越。 12

  内河交通:如皋港引河可与如(皋)泰(兴)运河连接,港区后方发达的内河运输网络 可以充分利用;毗邻万吨级码头的四号港,可作为外江港池,直抵宁通一级公路引河大桥。

  公路:随着宁通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使本区与长江沿线、苏南地区 有着便捷的联系,规划建设皋(如皋)张(张家港)汽渡、苏通第二通道将进一步加强如皋与苏南地区的联系。

  如港公路、204国道沟通沿江地区与如皋市区的联系,与如港路正交的宁通高速公路从沿江地区北部由西向东穿过,附近共有葛市、二案、九华三个出入口。拟建的沿江公路从沿江地区南部穿过。 铁路:苏北新长铁路在如皋市境内长约48公里。计划向港区方向铺设支线,提高港区和 工业区的集散能力。

 ·

  2.资源优势

  如皋市沿江地区位于市域南部,岸线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南通市现有160多公里的长 江岸线,自然形成的深水岸线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唯如皋港区尚有近15 公里可供开发的优良岸线。

  由于毗邻长江,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沿江地区有广阔的滩涂和宽深的连片国有平坦土地,居民少、建筑物少,开发成本相对 比较低廉,为如皋沿江地区经济后发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保障。

  长青沙等岛总土地面积两万多亩,岛上大气、水土环境质量总体在二级以上,土壤环境 背景值较低。树木20万多棵,果园、竹林初步形成了环岛林带、农田林网。岛上有保护良好 的水生生态系统,江边芦苇丛生,四季候鸟栖居,野鸡、野鸭、天鹅、野兔等野生动物常年 可见。有高产稳产农田1万多亩,土壤主要为冲积黄土或冲积黄粘土,耕层深厚肥沃,现该 岛作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如皋科教发达,拥有较高素质和较低价格的劳动力资源。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条件好、 能力强、质量高,建筑、基础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产业 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培养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同时,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 能有效降低投资者的用工成本。

  3.产业基础

  如皋市位于长江北岸,是苏中地区接轨苏南、服务苏北的经济前沿,可以有力地接纳沪 宁产业带的经济辐射。如皋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定骨干、大中型企业(集团), 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食品工业、新型建材、 纺织服装等工业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13

  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开发近10平方公里,已利用5平方公里。初步形 成了化工油品生产、港口仓储和电子零件集散的结构特色。

  物流产业:港口现有21万吨油品仓储能力,03年再增加20万吨容量,成为苏中最大的 石化仓储基地。

  石化产业:具有50万吨燃料油净化能力,燃油储运能力将进一步增强,2005年之前将 建成年生产沥青500万吨的能力,区内石油化工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并形成产业链。

  生态农业:长青沙岛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岛上以“干冲浪”大米、“绿沙王”西瓜为主的 绿色食品已形成较好的市场需求。

  4.政策优势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已进入全省沿江重点 开发方阵,在开放、用地、投融资、户籍、水环境保护、岸线管理、港口发展、联动开发、 人口等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加快建设。南通市、如皋市有关部门相应制定了有关促进经济 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将大大的提高沿江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推进地区开发。

  (二)、自身劣势

  1、所在区域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南通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 与苏州、嘉兴一样接壤上海。但是,由于长江天然门槛和产业基础的缘故,南通整体经济发 展速度不如苏南的无锡、苏州,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南通由于位于长江北岸,在90年代长江三角洲快速崛起的过程中,相比之下,与上海之 间的经济互动较弱,同时,所属县市的经济实力也较脆弱,南通市委、市政府正在采取一系 列措施,缩短与苏南先进地区的差距。

  2、如皋地区经济地位亟需提高

 近年来如皋市抓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人 口基数较大,历史包袱较重,产业基础不够深厚,以至于如皋市经济实力在南通各县市中相 对滞后,与长江南岸同类型的沿江城市如张家港、江阴等相比,如皋的港口岸线利用、工业 开发,外资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皋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追 赶跨越战略”,今年经济建设呈现全面起跳的态势。 3、城市化水平较低,影响整体经济水平

  如皋市人口基数较大,2002年总人口145.28万,位居南通市各县市首位,在全国也属 人口大县(市)。城市化水平较低,非农水平35.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人口比例较 14 大,一方面不利子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只要能够很好地利用区域快速工业化的契机, 实施城市化的战略,大量的具备相当文化水平的农村人口将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和产业 转移。

  4、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

  近年来如皋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是成效不快,第一产业仍占有很大比例。而第二产 业这主要以传统工业(机械、纺织、食品、电子、化工等)为主体,以数量扩张为特点,高 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较慢。临港仓储物流和工业所占的比例增加缓慢,生态农业和沿长 江优越的旅游和农业资源条件仍未得到充分利用o

  (三)、潜在机遇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崛起带来的机遇

  九十年代以来,以浦东开发为重点,上海的整体经济实力突飞猛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 江三角洲国际都市圈日益崛起,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是为长江三角洲孕育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如皋 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丰富的动植资源和旅游资源将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挂设,将带来长江三角洲港口之间功能调整。南通港将建成上海国 际航运中,乙重要组成港,如皋港作为南通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中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沿江开发与接轨上海,两者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加快沿江开发将为如皋接轨上海创造 更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接轨上海是如皋推动沿江开发进程直接、现实和重要的战略举措。随 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设,日趋融合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开始走向多领域、大覆盖的互动合 作,经济持续发展的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其辐射功能更为显著,可以使如皋在更大范围、更 多层次、更广领域吸纳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社 会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和资源,进而在产业、要素、物流、政策、环境等方面接受大都市的 辐射。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其经济发展战略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城市功能 正在发生变化。接轨上海,就意味着吸纳上海转移的行业、产业,参与上海工业的分工与合 作。同时,上海也是国外资本进入华东乃至整个大陆最重要的通道和跳板。接轨上海,就能 触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脉搏、抢得引进国际资本的先机、开辟招商引资的快速通道。 2、沿江地区整体开发带来的机遇

 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加快沿江开发的战 略决策。沿江地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 15 的过程中,通过沿江开发,有利于沿江地区更好地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的生产要素,促进沿江 产业的大发展,有利于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和快速崛起.

 实行沿江开发,为如皋率先融入苏南提供了重大机遇。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态势看,目 前产业资本流转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梯度转移,外商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县(市)已呈现出 苏北赶超苏中、苏中赶超苏南的趋势。同时,随着苏南沿江开发力度的加大,这些地区的资 本投入逐渐向北沿江地区集聚,必然对苏中沿江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如皋凭籍良好的 区位、交通条件,将在沿江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为了更好的推进北岸沿江地区的发展,提出了突破行政界线,推进沿江两岸联动 发展产业、联动开发产业园区、联动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南北共建共享、共兴共赢的目标。 如皋市与张家港市南北呼应,两市联动开发已形成了方案。

  因此,在这种宏观条件下,如皋沿江地区开发的关键,在于紧紧把握机会,联动发展, 借外力实现自身经济实力短时间内的腾飞。

 3、如皋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机遇

  为了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江综合开发战略决策,实现如皋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如皋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适时做出加快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发 的决策,扩大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建立如皋市沿江开发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经济中心 建设的转移,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在沿江地区培育如皋市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的工业化 港口城市。

 (四)、现实挑战

  在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区域内部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无论从国际上和国内的 沿海地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的沿长江和沿杭州湾地区,都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 重化工业,这对如皋沿江开发也构成了挑战和竞争。

  沿江产业开发,对于地区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何在经济跨 越式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沿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沿江地区所面临 的最大挑战。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以上对于区域发展背景和沿江地区发展潜力的分析,拟定沿江地区的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如皋港岸线资源、黄金水道资源、土地资源、滩涂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以 16 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如皋港的开发和开放推动沿江资源的综合开发,接轨上海、融人苏南, 发展临港型工业基地、制造加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生活服务基地,建 成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区)。

  (1)长江沿线的重要港区

  如皋港是南通市的重要港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散货中转石化仓储和外贸运输的 口岸之一,是发展临江工业和公共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2)临港型工业基地

  沿江地区是实现如皋经济腾飞的依托,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优势, 重点引资发展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用水量、大用地量的项目,建设成为钢铁冶炼基地、 石油化工基地、机电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基地、电力能源基地。

  (3)现代物流基地

  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内河航运优势、公路优势和铁路优势,策应区域内物流总量不断扩 大的趋势,在沿江地区构建河陆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区域现代化的物流基地。

  (3)休闲旅游与生态农业基地

  结合长江沿江旅游规划,重点开发长青沙生态休闲度假区,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开发休 闲度假的项目如特色养殖观赏、人工湖休闲垂钓、农村田园风光、水上娱乐等,建成长江北 岸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基地。依托生态农业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科技 产业,形成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基地。

  (4)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区)

  根据南通市总体规划,如皋沿江地区是南通市的重要“辅城”,成为南通市乃至长江北岸 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上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配合沿江地区的产业开 发,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和设施保障。配套建设现代化 的居住生活设施,营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型港口工业城市(区)。 (二)、近期经济目标 根据如皋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港区范围,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综合开发的意见》,沿 江地区经过5—10年努力,形成300-500亿的工业总量,20-30亿的财政收入,在经济总量 上实现再造一个如皋的目标。

  总体围绕“一年大变、三年突变、五年巨变”的目标实施沿江资源综合开发。 (1)一年大变 17

  2003年,如港一级公路二案立交至江边确保6月底通车,年底全线贯通;园区内的框架 道路和江堤公路全部黑色化,道路两侧高起点绿化,美化,亮化,开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 包括皋张汽渡、如港公路至长青沙大桥汽渡口一级公路,长青沙至泓北沙的导流堤工程,110KV 变电所,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全力推进阳鸿石化储运项目、阳光大化工、TLA沥青项目、 污水处理项目、区域供水项目、机电加工和精细化工两个工业园区项目、电厂项目和友谊沙 的开发。

  (2)三年突变。完成道路、管线、水系、绿化以及与城市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开发长青沙、泓北沙、友谊沙,建设以长寿、花木为特色的疗养、保健、度假、娱乐项 目和生命科学、生物工程项目,营造休闲旅游基地以及现代仓储物流基地;完成泓北沙、友 谊沙围垦;初步形成滨江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集行政、商贸、信息、文化、娱乐、服务为 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务区。

  (3)五年巨变。

  拉开新型工业化港口城市的框架,确立沿江地区在如皋市的经济中心地位,形成以一个 百亿元企业为龙头,几个十亿元企业为支撑,一批亿元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体格局。跻身江 苏省沿江开发区先进行列。

 六、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一一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 沿江地区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港口、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要协调与周边的 关东,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

  置身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沿 海大通道、苏通长江大桥、“世博会’、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利因素对沿江地区未来影响深远。 结合长江岸线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协调沿江港口与城镇的关系;协调临港产业、生 态旅游业与周边的关系。

  宁通高速公路和苏通大桥的连通,如皋应树立“上海都市圈的如皋’的理念,积极主动 地接受上海及周边发达地区的辐射,融入上海都市发展圈层。在产业上突出工业、外经贸、 商贸、仓储物流、交通、旅游五大重点产业。通过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与上海衔 接。

  同时,苏北、苏中地区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根据江苏省外向型经 济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镇体系、发展沿江窗口地区、推动区域外向 18 型经济的全方位开发,是促进江苏省率先转变成外向型经济并入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步骤。

  (二)、社会发展一一以港兴城、协调发展

 .

  “依水建港,以港兴城,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所有港口城 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城港互动”的基本趋势。随着临港工业开发速度加快,用地空间将由原 来的西南侧向东、向北扩展。加快沿江地区的产业开发,必须与所在的城镇建设联系起来, 近期依托长江镇,建设配套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与居民动迁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远期经济到达相当规模后,可以启动港口新城的建设;同时,以港口的开发和临港产业推动 工业化进程,配套建设居住服务设施,推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港口与城市均作为经济运作 的载体,两者之间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沿江地区开发,必须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城市建设为契机,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 调整,开拓如皋市新的增长极,带动城市的各项事业的同步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滨江新城。

  (三)、城市建设——全境拓展、有序开发

  沿江地区丰富的港口、土地、水资源,决定了地区多样化的功能开发,为了更好的整合 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对地区内的土地统筹规划,将沿江120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规 划的范围。实现全境拓展并不意味着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片实施。在合理的划分功能片 区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各个片区的建设重点,协调分期建设。

  充分考虑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合理划分片区和阶段,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开发。 借鉴国内成功开发区的经验,为了加快实施沿江地区的开发,采用成片整体开发战略。成片 开发按空间尺度可分为大规模成片开发和小规模成片开发,前者如整个地区,后者如划分为 多个园区。成片开发可以由中外投资者(特别是大公司、大财团)承包一个划定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划分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

  (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持续发展

  沿江各个功能组团的引进、确定和资金的投入及运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效益核心,同时 为了确保地区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要致力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要创造富有活力、 安宁、舒适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氛围。效益原则应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

  沿江开发要注重与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共生,开发与建设的强度要在不破坏当 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和在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产业部门应严格实施 环保法规,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9

  以长江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沿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 和生态安全。加强生态建设,保持长江流域特有的自然风貌,植树造林,建设沿江河、沿路 和工业区与生活区的人工生态林带,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创造宜人的、协调的人居环境,加 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0

  第三部分

 产业篇

 一、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资源能否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不 断调整和升级。

  目前,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转型,产品的结构性、阶段性供给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 增长的突出问题。实际上,我国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集经济、科技优势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许多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提高本国竞争地位,正在推进以本国传统产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 过渡为主攻目标的产业结构新调整,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 发展的基本主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预测,我国

 “十五”期间工业各行业增长趋势可划分为四类。因此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次要集中精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同时用高科技和先进的产业技术改造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终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十五’期间各工业行业增长趋势分类

 分类 行业 主要的增长带动因素或制约因素 高增长行业 电子 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加快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医药 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 汽车 收入水平提高带动消费结构向往、行方面的升级 成套机械设备制造业 电力、石化等领域结构升级产生的装备要求

 21

  农用机械制造业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和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通用设备制造业 多个行业装备升级的要求 家用电器制造业 城镇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农村家电需求迅速增加和出口 皮革毛皮羽绒制品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更注重质量和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另外,部分行业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 家具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城市化步伐加快对城市基础设施产生的巨大需求 食品加工和制造行业 收入水平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服装行业 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使该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印刷业 数字技术发展的替代作用 橡胶、塑料等化学原料工业 新材料技术不断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造纸业及纸制品业 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 专用设备制造业 总量增长使次要的,关键在于技术结构的提升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仪器仪表行业 电力工业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电力增长 低速增长行业 纺织业 总量过剩条件下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是发展的关键 石油业加工及炼焦业 钢铁行业 有色冶金及金色制品业

 衰退行业 矿业 资源约束和生产成本递增(不排除部分矿产品如黄金、稀土等开采业的进一步发展) 烟草业 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木材运输业 资源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重点发展设备制造、化工、冶金、电力能源、物流、旅游六大产业。

 二、新型工业工业化的演变规律

  传统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为主转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发展过程,新型工业化则是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步入信息时代。

 我们可以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 22

  (1)重化工业化阶段,大约相当于机器生产时代——电气生产时代——化学工业时代, 大约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

  (2)高度加工化阶段,大约相当于自动化生产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

  (3)技术集约化阶段,大约相当于自动化生产时代和网络生产时代的结合,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至今。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激烈的 竞争环境中实现的工业化。要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有所作为,就必须:

  (1)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运用其强权和经济、科技的优势,剥削与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为发达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其结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科技、 经济日益落后,并且被动地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状态。随着旧殖民主义的结束,发达国家逐步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出现了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出现,知识网络的形成和 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都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经 济的面貌,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实力、能力和效率都处在有利的地位,并且这 种格局已经形成。必须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加速自己改革开放的同时,首先组合好自己 的资源,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并学会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走出自己在全球范围内优化 配置资源的新道路。

  (2)努力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如果说在实现传统工业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之间不断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而爆发战争, 那么在当今世界竞争的格局更为复杂、更为激烈,如皋沿江地区要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实现工 业化,必须发挥综合优势,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从竞争对象来说,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大区域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形成了各种联盟,使地区间的竞争 格局更为复杂。另外,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使竞争打破了国界和区域的界限,他们在强 女的母国基地的基础上,以其科技、经济、文化、管理等优势向外辐射与扩张,特别是跨国 公司之间的联合、兼并,可以在顷刻之间产生巨大的竞争力,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对于沿江 地区来说,所面对的是比自己先进而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竞争内容看,已超出了传统工业化条件下以商品竞争为主的局面,服务国际化已成为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在资本领域,国际资本的流动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贷款形式为 主,80年代以直接投资为主,90年代则以证券性投资和跨国并购为主。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23 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加快,小企业可以依靠科技与运营 战胜大企业。由于竞争的激烈与变幻,使各国的宏观管理更趋复杂,企业的决策也变得十分 重要,管理的竞争也在强化。

  沿江地区必须要面对现实,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同一国际条件下进行竞争。沿江地区要 想在竞争中实现工业化.,更需要集中自己的综合优势,在产业不断升级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 城市的差距,改变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变为以水平分工为主。在机遇和 挑战并存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

 三、跨越中实现新型工业化 沿江地区唯一的选择是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新型工业化。

  (一)、产业结构的跨越发展

  沿江地区目前产业的发展地位是在重化工业化的中后期,在城市的自身发展看,沿江地 区仍然需要按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补好重化工业化的课,为进一步实现高加工度化 和发展信息化,奠定好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和资本中心,仍然在21 世纪的开端就将万吨乙烯工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自身的工业基础.

  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制造业重组的同时,要与发展信息、金融服务业 结合起来,将发达国家三个阶段的重组任务比较集中地予以解决,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沿江 地区具有同时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利用比较短的时间弥补自身 与发达国家的城市之间的差距。沿江地区具备作为地区’首领’的能力和潜力,其发展的明 智选择是,以后工业化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掘地区潜力,强化服务与管理中心职能,扩张城 市的吸纳、辐射能力与空间,打造地区中心城市。

  (二)、产业梯度扩散的跨越性筹备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城市竞争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外部挑战,但同时城市竞 争又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力。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努力在竞争中取得 优势地位,以竞争获取发展的资本、资源和市场。借助外力,依靠外来资本的输血,改变城 市在全球产业网络中的区位,抢占新的制高点是沿江地区城市发展必须郑重考虑的发展途径。

  随着各个发达国家的产业提升,国际的间的产业转移也呈梯度扩散,在低级产业疏散基 本完毕后,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扩散出的产业和资本也逐渐高级化了。从长三角地区接纳的外 来产业看,外来资本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机器生产,劳动密集型电气生产已经有逐渐向劳动 密集型,资本密集性的化工生产转移的趋势。我们应当意识到预先掌握产业扩散的规律,合 24 理谋划城市整体结构的重要性。沿江地区希望主动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区位,就必须先人一步, 为接纳下一次、甚至下两次的产业扩散做好空间准备。针对前文的分析,和对城市建设时滞 后性的判断,我们提出,沿江地区的发展战略应当面对高加工度的城市经济时代,面对后工 业化的城市时代。

 四、产业定位

  (一)、主导产业

  根据资源、交通优势选择先导行业,并使其快速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发展 初期对国民经济具有支撑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江苏省、南通市对子沿江 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知皋市沿江地区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主导产业有:石油 化工、钢铁加工、电力能源、机电加工。

  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要努力发挥我们的有限资源能力,包括周边地区的各种有效资源; 月一方面要构筑’后发优势’,营造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自觉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成下列主导产业:

  l、石油化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如皋港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群。如皋港5万吨重 油码头及中转仓储项目和60万吨重油净化项目全面启动运行。

  2003年,香港格力、豪银和东方港储将投资2.5亿建设120万吨TLA沥青项目,香港阳鸿集团投资1400万美元建设20万吨石油仓储项目,上海阳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 划投入250亿元建设大型化工项目。

  2、钢铁加工

  沿江地区良好的建港条件及长江充足的淡水资源,有利于钢铁加工业的发展,上海阳光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巨资建设钢铁冶炼、加工基地,将带动相应产业链的拉伸。

  3、电力能源

  “十五”期间全国电力需求平均增长5%,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沿江地区的大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利用如皋沿江地区的岸线、淡水资源,;电集团、华能集团已 决定在沿江地区建设如皋电厂。如皋沿江地区将形成电力能源基地。

  4、机电加工

  机电产业是江苏省长江沿线传统的优势项目,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如皋沿江地区应充 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市场要求,跟踪世界机械、汽车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突出发展以下 25 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机电一体化产品。 先进的发输配电产品技术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 汽车发动机配件。 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技术。 节油、环保型发动机产品技术。 5、船舶修造

  根据国家“十五’工业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苏、浙江)是国家 促进船舶工业发展的三个优势地区之一。长江航运的发展,大批船只更新换代,为船舶修造业提供发展机遇,如皋沿江地区可利用良好的岸线、钢铁和机电产业基础,发展船舶修造业。

  6、现代物流仓储业

  (1)产业概况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如皋市第三产业发展步 伐,根据沿江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地区定位,把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 要源泉,经济学家称物流为“未被开垦的黑土地”。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大约1/3的物流运作都是承包给第三方的,发达国家达到5成。

  物流业将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充分认识现代物流作为新世纪“朝阳产业”,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必将给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成长空间。

  (2)产业基础

  如皋沿江已建5万吨级泊位一个,在建2个;千吨级码头3个。如皋港5万吨重油码头 及中转仓储项目全面启动运行。但目前大量码头为企业专用码头,缺少公共码头,制约了物 流业的发展。

  (3)发展定位

  沿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基础和通畅公路条件,再加上泓北沙深水岸线、铁路支线、苏 通第二通道的规划建设,沿江地区在区域中的交通区位条件更显重要。依托长江港口和区域 快速干道形成巨大的物流、商务流、信息流和强大的运输、集散、仓储等功能,建立现代物 流园区,沿江地区有可能建成上海经济区、长江北岸的重要物流中心。 (3)发展战略 26 —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沿江地区要建成重要的物流基地,立足长江三角洲,面向国内外,充分利用区位和港口 优势,构筑以港口运输为主体,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建立先进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沿江地区要加快建立物流信息交易系统以满足物流运作 的需要。

  —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物流园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7、休闲旅游业

  (1)休闲生活的时代

  休闲(Leisure)生活方式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 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到确认的建立于闲暇时间基础上的行为情趣.包括休息、娱乐、学习、 交往等,其共同特点是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满足.产生一种美好感,人们乐于参与休 闲活动,是为了愉快和健康。

  据有关预测,未来15年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以旅 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为主的“休闲经济’

 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左右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支柱产业。

  在国内五天工作制的采用及三个长假的设立,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多了,同时生活 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而交通、旅游、购物、消遣等设施的建设也为 休闲生活方式的流行提供了基础。目前,休闲的生活方式正在长江三角洲等大城市等逐步流 行起来。

  如皋市是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唯一地处平原地区的县市,是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如皋的 “长寿现象”、

 “长寿文化”扬名四海。长寿经济是如皋市实施特色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入 点,也是未来如皋的优势产业之一。

  (2)定位 长江沿线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人文资源。查口皋市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养生福地”,“花木盆景之都”,长青沙岛和友谊沙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基础。要大力发展长寿特色旅游。如皋市要紧紧抓住上海主办2010年世博会的契机,主动融人长江旅游带中,加快推进一批旅游资源开发工程,利用沿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长寿旅游项目。注重加强如皋旅游宣传,扩大知名度,加大旅游促销,努力形成盆景艺术、生态农业、休闲度假、长寿之旅等特色旅游格局,建设成为长江沿线集疗养、保健、度假、水上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基 27 地。使旅游经济成为如皋市的“亮点经济”。

  沿江地区的旅游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建设高科技农业观光区。在长青沙、友谊沙,通过发展绿色农业,以及现代农业和风情 风俗展示,吸引游客。

  建设休闲度假区。在沿江地区和江心岛中适当建设一些休闲度假设施,增加游乐设施。

  (3)发展战略

  多渠道投资。吸引、鼓励多渠道投资旅游业,包括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就业 机构等的建设,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吸引投资者,鼓励多种形式的外来投资。

  多元化发展。大力挖掘开发农业观光和工业观光等,重视参与性、体验性的的活动,建 设适合于休闲度假的旅游设施,提供企业内部康复、疗养的场所。

  8、现代生态农业

 如皋要大力发展农业区域特色经济。着力发展与长寿有密切联系的花木盆景、优质果蔬、 绿色食品等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建成 国际化的长寿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1)沿江生态保护

  一是建设沿江绿色屏障。在江堤内侧,营造宽50—250米江堤绿色防护林带;

  二是建设沿江风光带、旅游带。充分利用独特的沿江自然景色和湿地资源。以森林公园 建设为龙头,推动风光带建设。

  (2)沿江无公害、绿色农业。

  发展沿江特色园艺基地。利用地方传统资源,做大花木盆景产业,以如皋花木为龙头, 发展苗木盆景;大力发展沿江出口蔬菜基地;在巩固传统的作物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日 本、台湾等地优良品种。

  (3)特色水产品养殖业。

  将地方特色品种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是发展的方向。 发展特种优质水产品基地。利用沿江水质好、出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水产品资源丰富的优 势,在如皋沿江建立河蟹等养殖品种和潜在养殖品种原、良种繁育场:建设沿江水产养殖基 地,主要养殖地方常规品种及河蟹、河豚、虾类等特种水产品;结合沿江生态农业开发,发 展部分大规模、高品味的沿江休闲渔业。 (4)高科技农业开发基地。

 28 通过试验、示范、交流、培训、咨询等手段建成一个集科研、生产、服务、观赏为一体 的高科技农业技术园区,可包括以下项目: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项目 物理农业技术项目 设施农业技术项目

  农产品及其加工包装技术项目

  9、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产业

  重点扶持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医学工程和健康科技产业,推动高附加值轻工业的发 展,带动农、林、牧、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及酶工程、 发酵工程、食&添加剂及功能食品、新药研究及开发、中药现代化、生物医学工程、农业、 环境保护及治理等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项目。

  (二)、其他产业

  1、城市型工业———传统产业的新内涵

  城市型工业,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和乡镇工业,具有独特的内涵,主要是既为城市 生活服务、又利于城市功能转变,适于在城区长期生存发展、企业轻型化的工业。在功能上, 城市型工业一方面提供满足城市居民在生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提供 满足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产品,推动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城市型工 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织形式是多样化。既有大企业,又中小型企业、手工业作坊乃 至家庭工业,并以网络状的小企业、小作坊、家庭式企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业人员 既有以知识技术为指导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又有从事技能操作的正规和非正规劳动组织 成员,包括下岗职工和社会闲散劳动力为主题的再就业群体。 从产业形态看,城市型工业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 小型企业(包括以简单加工为主的家庭工业)与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 主要特征的大型企业(包括业态复杂多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存;以依靠小型设备,介于小 型作业或手工作坊生产之间的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与依靠先进设备、从事社会化大生产和集 约化生产为主的先进生产方式并存、高附加值产业与低附加值产业并存。从与其他工业的差 异看,城市型工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知识水准要求和附加值相对较 高;能耗少、物质少、污染少、运量小;个性化、流行化、变化快;生产场地空间相容性大, 前店后厂、大楼铺面、工业大厦均可。

 发展城市型工业,可以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工业的互补作用,在大工业体系中形 29 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发挥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优势,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 术创新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需要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增加就业总量,促进社 会稳定;又可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从如皋的工业发展特征来看,城市型工业重点要发展服装服饰制造业、食品加工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业、机电加工业、化妆品及清洁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旅游及文体用品 制造业。在发展的初期,必然会有一些传统工业项目,正在建设的长江镇工业园也有一些传 统工业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经过整合、提高,形成城市型工业。

  2、高科技产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技术革 命迅猛发展的浪潮,各地都在积极调整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当作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 较量的制高点。随着沿江地区的发展和如皋综合实力的提高,必须努力在未来世界高科技领 域占据重要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如皋可选择以下产业:

  (1)新型材料产业.

  重点扶持发展印制电路板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化学纤维新材料;根据新型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致力于研究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 的高新技术化工新材料,如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有机材料等, 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电子、通讯、石油等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2)环保技术产业。

  要针对长江沿线环境污染重点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的情况, 因地制宜发展环保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生物化学药品。引进和利用国内外环保先进技术,加 以消化吸收创新,发展环保技术装备拳头产品,使环保产业逐步发展成为重要产业之一。

  (3)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当前,要抓住信息技术产业 快速发展,信息通信设备市场巨大的机遇,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在发展方向上,要从实际 出发,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首先,要适应全国信息技术产业总体布局。全国信息技术产 品制造业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制造中心的格局,如:上海的半导体产品、西安的通信技术产 品、北京(中关村)的因特网产品、武汉(“中国光谷’)的光纤产品、广东的电子零部件,等 等。如皋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在发展上要以当好配角为定位,重点发展电子零部件生产, 争取在长三角信息技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要抓住当前信息设备配套前景广阔的机 遇,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来如皋落户,并借鉴东莞市建设电脑配套件 30 生产基地的经验,把发展低端通信产品作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和突破口。此 外,要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创新与模仿并重,以“三来一补”和合资合作为起步,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技术装备,积极承接国际的高技术产品分工,走低成本竞争的路子。

  3、服务业

  沿江地区应努力成为如皋的经济中心,通过建立庞大的服务业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服务业除传统的商业、饮食、卫生以及交通、通信等行业外,应大力培育新兴的服务产 业。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现代物流、旅游、房地产、娱乐业、咨询业、广告业、教育产业, 这类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与传统的服务产业相比,具有更高的需 求收入弹性,因而具有的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仓储物流、旅游业已作为本区的主导产业, 对于沿江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服务产业还包括:

  (1)、技术中介

  所谓环节经营是指把从技术到市场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作一项产品去经营,使优秀的 技术尽快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可见,环节经营尤其需要市场中介组织的参与。这种工作可以 由政府去做,也可由政府以外的力量去承担。推广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 育,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民间资本的积累壮大.

  在高新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与科研人员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 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选择到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成果,这就迫 切需要加强以环节经营为核心的中介基地建设,以此推进它们之间的结合和发展。经营的发 展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民间资本为主要来源,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房地产业

  工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大量就业人口,滨江新城的建设必将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的发展如果仅立足子区内的购房需求将难以有大的作为,必须在满足本地购房 者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域以及周边地区住房市场,以扩大市区房地产业 市场空间。

  利用沿江地区良好的环境、景观条件积极发展高档住宅、休闲渡假房产项目,对周边 地区形成较大的吸引力。 (3)、教育产业 如皋自古重教,并拥有较好的师资力量。未来应在现在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产业层次重点发展高水平基础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推动与上海、南京知名院校 31 进行联合,培育自身的优势学科与专业,提高其影响力。

  (4)、文化产业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极大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2

 第四部分布局篇

 一、城市发展模式 (一)、城市发展模式理念 1、天人合一、山水城市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上篇》)” 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山水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

  2、田园城市、城乡融合

  英国人霍华德早先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设计了一种理想的城市群组合模式,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看中心城市呈圈状布置,相互间借助于快速交通工具联系,而田园城市之间都要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包围。这样就能“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二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以后的城市规划实践者不断发展着这一理论,英国人密尔顿.凯恩斯在“邻里单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城模式即是一个著名的实例。

  (二)、沿江地区发展模式—紧凑形态、分散组团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 现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应该突出这一思想,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维护、保留较 好的资源条件,使人类社会得到公平的发展。因此城市应该呈组团式的紧凑发展,规划旨在 探索一种生态、环保、节能的城市形态布局模式。

 33 二、

 沿江岸线利用和港口布局规划

  如皋港区岸线上游端从于四号港闸出口左岸起,至下游端泓北沙沙头,全长约13260米。 其中被如皋港闸、如皋沙群北汉自然分割成上、中、下三段,分别长660米、4100米和8500 米。

  为了实现沿江岸线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目标,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 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开发、服务市场”的原则,以泓北沙深水岸线开发为重点,整合、整 治、开发三路并进,优化配置港口资源,建成南通市重要港区。 (一)、岸线利用和开发情况 上段四号港闸至如皋港闸岸线于1996年南通港务局新建一座干吨级泊位,已占用岸线 146米。

  中段如皋港闸至如皋沙群北汉进口处左岸,在此段范围内的中心河上游建有一座5万吨 级石化码头,和两个浮坞式临时码头(分别为3000吨及5000吨级),占用岸线600米。

  下段如皋沙群北汉进口处右岸至泓北沙沙头,上游部分为长青沙沙头,处于中汊水流顶 冲部位,是如皋市长江防汛保坍的重点地段之一,且该段上-10米等深线宽度仅为400~500 米;为保证中汊稳定的分流比,暂不宜建设任何水工建筑物;下游部分从长青沙至泓北沙沙 头,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如皋市政府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即将进行连堤工程,工程完成后, 形成新的岸线5300米。 (二)、岸线整治开发 对于不稳定的岸线应加快整治。近年来,如皋中汊下段出口处产生淤积,部分岸段已从-8.5米增高到-7.2米,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

  建设双锏沙导流堤,以保证如皋港航道水量。

  因水道转弯半径过小,造成水流对四号港及友谊沙北侧江堤的冲刷,应进行防护,以减 少淤积.

  加快开发深水岸线。尽快建设泓北沙导流堤,形成5.3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大宗散货中转服务,规划建设8—10座深水码头。同时加强对导流堤的水下防护及实时加固。

  对于现状已经利用的岸线加快整合,提高岸线利用水平。

  (三)、岸线利用规划 综合岸线资源条件和如皋市沿江经济发展需求,对如皋中汉岸线作如下规划:

 34

  (1)在四号港闸至如皋港闸段岸线中,研究如皋港闸改为船闸的可行性,其余岸线为电 厂码头。

  (2)如皋港闸至如皋沙群北汊口之间岸线,从上而下作如下安排:

  如皋港闸至已建石化码头间岸线长720米:其上游400米岸线结合如皋港节制闸管理区 设置港口管理设施区;主要考虑海关、海事、边防、检疫等管理和服务部门设置必要的水上 设施;其下游320米岸线作为危险品安全保护区及已建石化码头的预留发展区。

  石化码头下游(中心河以下)3060米岸线中,有2000米岸线规划为货主专用码头控制 区,规划建设专用码头四个、公用码头两个,船厂船坞一个;为保证北汊在洪水期间有一定 流量进入天生港水道,余下的1060米岸线暂不搞任何水工建筑物。

  (3)如皋沙群北汊口至泓北沙沙头中除原有长青沙沙头约3200米岸线外;即将形成的 岸线,一般距-10米等深线约450—500米左右,虽该段岸线已在长江主泓中,但为尽量减少 建筑物对中汊水流的影响,本次规划中暂考虑使用岸线4370米,规划建设公用散货装卸作业 区,将成为南通市以及腹地内大宗散货主要集散的重要港区。

  在长青沙预留200米岸线作为规划汽渡位置,建设皋张汽车轮渡。

  (4)如皋沙群北汊口至长青沙大桥,约3公里,按工业区生态岸线控制;中汊长青沙头 至青年港和友谊沙东岸约2公里,为规划的区域引水工程水厂及水源生态保护区岸线;长青 沙大桥至如海运河,约5.5公里,按风景旅游岸线控制。

  (5)在长青沙北侧水道长青沙大桥与长青沙二桥之间、长青沙与泓北沙之间建设游船码 头。

  (四)、港区布局规划

  为了实现如皋港的发展目标,合理利用深水岸线,充分考虑近远期关系,沿江地区分为 以下几个作业区:

  (])通用件杂货作业区

  根据原有规划,在如皋港闸上游侧预留200米左右岸线和陆域,规划建设通江船闸一座。 余下460米布置一座万吨级泊位和二座干吨级长江驳船泊位,在港区后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的内河港池,布置3-5个一百吨级的内河泊位。

  本作业区陆域纵深按500米考虑,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

  (2)散货装卸作业区

  长青沙至泓北沙段岸线开发是以两沙洲连堤促淤形成陆域为基础的,实施以后不仅得到 大片土地,而且有利于改善中汊水流。 35

  本作业区规划范围从长青沙下游角起至泓北沙南端合计可利用岸线4370米,其中,下游 1620米位置是影响中汉河势最小的地方,港区应先由此规划建设,布置5-6个5-7万吨级散 货泊位,其上游2750米岸线作为港区发展岸线。

  作业区陆域纵深第一期按900米考虑,同时应将铁路支线和公路接人港区内。散货泊位 一般都有部分粉尘污染,为此应重点考虑绿化等环境保护问题;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堆场面积 的35%左右。

  (3)工业港区(专用码头区)

  工业港区规划设置在如皋港闸至北汊上口范围内。为了尽量减小码头对中汉水流的影响, 视招商引资情况适当放宽专用码头之间的间距;在1760米的规划岸线中原则以布置7-8个深 水泊位为宜。

  工业港区陆域主要根据项目所需土地面积而定,为统一规划,拟考虑第一期陆域纵深为 1000~1200米。

  (4)、旅游码头 在长江北汊的两座长青沙大桥之间的岸线为生活岸线,可结合陆域规划设立旅游码头。 在长青沙岛南部,结合水上游乐活动,也可安排游船及游艇码头。 (五)、港口航道建设 (1)港口建设

  近期主要建设5万吨级阳鸿石化码头,远期建设如皋港海轮泊位(包括泓北沙海轮中转 泊位)。至2005年,新增5万吨级1座;至2010年,新增5万吨级5-7座;把如皋港建设 成为南通市的重要港区,建成长江中上游的大宗散货中转、石化仓储和外贸运输的口岸之一, 建成包括临港工业和公共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2)航道

  目前如皋港专用航道开通的范围从四号港外侧长江水域起至中汊下游出口处(长江主航 道30浮)约长11公里。上游的福姜沙北水道和双铜沙北水道长约20公里水域尚未设置航 道,这将影响如皋港区的规划和发展。应与临近地区协调一致,共同商请长江航道部门在2005 年前完成开通工作,以利加快港区进一步发展。

  (3)锚地

  考虑到中汊水域较小,中汊内不宜设置锚地。根据江苏海事局的规划,近期使用南通港 统一规划的锚地,在横港沙外侧水域设置800m×2000m散货锚地一处,为如皋港区散货作 业区配套使用。 36 三、

 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一)、沿江地区发展方向

  原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地处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拟调整至 120平方公里,已开发近10平方公里,已利用5平方公里,原开发区范围内可供进一步工业 开发的用地不多。

  沿江地区的开发突破原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往东跨越拟建的疏港通道,直到如海 运河;往北跨越220kv高压线,到宁通高速路;往南包括长青沙、友谊沙、泓北沙。

  发展方向近期工业主要考虑临海工业区向东,居住和居民动迁主要接近长江镇区布置, 在疏港通道以西、220kv高压线以南集中发展,在2010年前拉开框架,对沿江地区统一开发. 考虑到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沿江地区的东北侧与西北侧预留约10平方公里的远景发展备地。

  (二)、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沿江地区采用“一心二轴三片’的空间结构。

  1、一心

  规划在沿江地区生活片区中部,预留综合性的地区中心。沿江地区达到预定规模和实力 后,为了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需要有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以保证片区的持续发展.

  2、二轴

  南北主轴是依托苏通第二通道、泓北沙深水岸线,形成的功能轴线,充分体现“融入苏 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是地区未来居住、旅游、生态农业、港口物流的聚 集带。由北往东分别是物流片区、区域生活片区、休闲旅游度假片区、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码头仓储区。

  东西副轴是指沿长江产业带的功能轴线,代表着未来地区产业的推进方向。

  3、三片

  根据沿江地区的产业发展设想、交通干线走向和长江天然水道,将沿江地区120平方公 里划分为三个功能片区,每片各具有特定的主导功能,内部则保持一定的土地混合使用。

  ——工业区:指长江北汊以北,疏港通道以西,宁通高速以南,面积45平方公里。本片 区依托港口岸线资源和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石油化工、钢铁、电厂的产业基础,主要发展临港 型工业。靠近长江镇区保留部分的居住和传统的轻工业用地,结合宁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 综合工业区。

  ——生活服务区:指长江北汊以北,疏港通道以东,宁通高速以南,如海运河以西,面 积40平方公里,建设居住服务设施。在如海运河东侧,布置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区。 37

 ——港口休闲旅游区:指长江北汊以南,包括长青沙、泓北沙、友谊沙,面积35平方公 里。本片区利用导流堤建设形成的深水岸线和江心洲的良好生态环境,泓北沙发展深水码头 和仓储区,长青沙、友谊沙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度假旅游业。

  (三)、用地布局

  1、工业

  工业用地按照交通产业聚集的原则,根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环境影响分布于西、北、 中、东四片:

  (1)西片

  位于沿江公路以西,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片为原如皋港开发区,具有较好的港口条件, 且位于整个沿江地区的下风向,发展以临港产业为主的钢铁冶炼、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电 力能源等产业。

  (2)中片

  位于沿江公路与长青沙疏港通道之间,220kv高压走廊以南的地区,东北角为长江镇驻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区位于长江镇驻地与临港工业片区之间,可发展临港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同时该区东临城市生活区,适当发展一些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或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所处位置,又分为城市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精细化工工业园:

  ——城市工业园,约450公顷,现状有部分长江镇的工业企业,可进行适当改造。主要 发展纺织、服装、食品、旅游产品、家具加工等产业。 ——机械电子区,约320公顷,主要发展机械设备、电器、仪表和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 生产等。

 ——精细化工区约230公顷,毗邻重化TIZ,主要发展各类精细化工项目。

  (3)北片

  该片位于220kv高压走廊以北,紧邻宁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及疏港公路,具有较好的陆路 转运条件,为张家港工业园用地,面积约620公顷。

 (4)东片

  位于如海运河以东,面积约480公顷,以高新技术、高技术含量、高精密产业为主,严 格控制气污染、水污染的工业项目。重点发展光机电、通讯设施、电子仪器、新材料、高科 技产品加工等产业。

  2、仓储物流业 位于泓北沙,用地约400公顷。主要是大宗货物的储运和与仓储相关的加工业。 38 3、居住用地

  沿江地区的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中部,居住用地分为三个大的居住组团:

  (1)

 长江镇居住组团

  居住面积约85公顷。包括长江镇区周边的用地,建设工业区发展和农宅动迁所需住宅, 以普通公寓、农居安置房、集体公寓为主。

  (2)

 中心居住组团

  位于铁路以北,周圩港以西,疏港公路以东,居住用地面积约380公顷。为未来地区主 要的居住服务空间。以普通公寓、高级公寓、单身公寓为主。

  (3)

 滨江居住组团

  位于铁路以南,居住用地面积约265公顷。结合高科技园区开发发展高档住宅、高级 公寓、单身公寓。

  居住用地规划遵照市有关居住用地的规划法规与技术管理规定,按照新区的建设目标, 协调有序地开发建设。

  按照沿江开发和居住人口建成实际情况的居住人口规模设置中小学及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

  4、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设施总用地约731公顷,包括以下几部分:

  (1)行政办公用地。

  面积51公顷,包括沿江地区行政文化中心及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办公等。除了一般的行政 管理外,也可设置具展示功能的企业产品展示、业务洽谈和商务服务,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 一揽子服务。

  (2)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面积127公顷,主要位于中部居住组团中心,集中布置较大型的市场、服 务、金融、文化娱乐和信息等设施,服务于整个沿江地区。另外各园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服 务中心,包括小卖、餐饮、副食、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等,以及银行、保险、邮电所、超市 等。

  (3)科技研发用地

  为了体现沿江地区高科技品位和提升科技水平,与高科技园区和城区的教育科研相配合, 在地区东北部安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90公顷。

  (4)文化娱乐体育用地 在行政文化中心南侧,设置一定文化娱乐体育用地,面积218公顷,主要为居民服务, 39 可设置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各类活动中心、大型体育中心等设施。

  结合旅游活动和沿江绿带,在长江北岸安排文化娱乐用地。

  在长青沙南部,结合由于设导流堤而形成的内湖,可安排文化、体育设施。

  (5)医疗卫生用地

  根据合理的服务范围,在城区中设置各类医疗机构,面积33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以及配套的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构成了沿江地区的生活居住 中心,面积约20平方公里。

 (6)市场

  在宁通高速公路二案立交处,安排批发市场,同时作为本区的入口区域。

  5、市政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遵循节约土地的原则,在满足工程要求条件下,尽可能利用被河流、 道路、高压线走廊所分割的边角地、零星地。整个开发区的市政设施用地为

 公顷。主要包 括以下几部分:

  ——220KV变电站:1个,位于宁通高速以南,周圩港以西的三角地块。

  ——110KV变电站:3个

  ——水厂:1个, ——污水处理厂:2个 ——消防站:

 3个 ——垃圾处理厂:1个 ——天然气储配站:1个 ——热电厂:1个 6、绿化用地

  为了营建高品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沿江产业功能区,必须有完善的绿化生态系统。沿江 地区的绿化系统由生态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组成。

  (1)生态绿地:

  南部沿长江岸线两侧控制100-300米的生态绿地;北部沿外环路与宁通高速公路之间控 制生态绿地,东部沿如海运河与外环路控制生态绿地。

  (2)公共绿地:

  在月亮湖周围、中心区南北轴线的南侧与北侧,设置大型公园绿地。在各片区内,按公 共绿地的合理服务半径要求,形成多处块状公共绿地,满足本区员工和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 求.沿园区内河道两侧设置不小于15米的绿带。沿快速干道、主干道两侧设置20-50米宽度 40 不同的道路绿带。

  (3)防护绿地:

  沿高压走廊、沿江公路、疏港公路、周圩港控制合理的300-500米的防护绿带,做好堤 顶绿化,合理分隔工业区与居住区,可作为苗圃使用。

  6、旅游与农业用地

 长青沙和友谊沙以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

 在长青沙北部,结合沿江防护林带,安排旅游度假用地,包括度假别墅、宾馆、森林公 园等设施。 结合长青沙居民的搬迁、改造,将长青沙集镇建设成为民俗风情展示区。 在长青沙大桥桥堍地区,安排农业深加工。 在长青沙南部,安排文化、体育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等内容。 长青沙北部及南部水域为水上活动区域,并设立游船码头。

  长青沙中部及友谊沙为生态农业区。兼有观光、休闲功能。包括观光农业、水产养殖 农产品深加工、经济林等内容。

  在沿江公路以南,重点建设沿长江岸线建设休闲度假区。

  周圩港以东的发展备用地,在未利用之前,为农业用地,其中包括南部的蚕种厂. (四)、指标 1、用地指标

  如皋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编号 用地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比例 1 居住用地 8.71 9.80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3.05

 二类居住用地 5.10

 学校 0.56

 2 公共建筑用地 7.31 8.21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0.51

 商业金融用地 1.27

 市场用地 1.10

 文化娱乐用地 1.28

 教育科研用地 0.92

  41

 医疗卫生用地 0.33

 体育用地 0.90

 3 工业用地 22.27 25.02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6.81

 二类工业用地 5.82

 三类工业用地 9.64

 4 仓储用地 5.40 6.06 5 对外交通用地 5.78 6.40 其中 港口用地 3.88

 公路、铁路用地 1.56

 站场用地 0.34

 6 道路广场用地 10.65 11.97 7 市政设施用地 1.53 1.72 8 绿化用地 27.35 30.73 其中 公园用地 7.27

 防护绿地 16.03

 内河水域 4.05

  以上合计 89.00 100

 其他用地 31.0

 其中 生态农业用地 13.50

 休闲旅游用地 4.35

 备用地 13.15

  总计 120.00

 2、人口

  沿江地区的规划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规划,对于人口的测算主要基于经济的增长, 考虑就业岗位。

  根据经济预测,沿江地区经过5—10年努力,形成300-500亿的工业总量,按照江苏省 沿江地区发展平均速度测算,2020年工业总量可达1000亿元,按照沿海发达地区的统计, 并考虑未来的发展,需36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毛用地),其中净用地约22平方公里。与用地 42 规划相一致。

  参照工业区的统计数据,按照100平方米工业用地一个工作岗位,可测算出需22万工人。 考虑一半人口在本区定居,带眷系数取2.0(在发展初期,带眷系数比较低,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带眷系数会逐渐增加),则沿江地区的定居人口为22万人.

  本区居住面积约7.96平方公里。其中一类居住用地305公顷,二类居住用地510公顷, 约可容纳22万人居住(其中一类居住住宅按每公顷用地150人计,二类住宅按每公顷350 人计)。 (五)、分期建设 对于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分期实施的步骤远比最终形态的预测更有意义。为了有序完成 沿江地区的建设,每一步骤都应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1、起步阶段

 原有开发区的功能完善与扩展

 在2003-2005年,应着眼于原如皋港开发区的功能完善,除已建成或开工项目外,应建 设公用码头,以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促进腹地的发展。

  建成长青沙和泓北沙的导流堤、皋张汽渡。

  建设高等级沿江公路,首先建设现有开发区路网与疏港公路在南部的连接线(纬七路), 开发两侧的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园区的部分用地。

  随着长青沙疏港通道的建设,在道路西侧,依托长江镇建设部分居住用地,建设40万平 方米住宅小区,逐步动迁区内村民。

  在长青沙中心区域,结合长青沙居民集中,建设民俗观光区。

  2、发展阶段

 沿长青沙疏港公路建设,构筑沿江开发整体框架

  在2005-2008年,以长青沙疏港公路为轴线,全面构筑沿江地区框架.

  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园;中部充实机械电子及精细化工园区,在疏港公路东侧启动居住 区的建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

  在南侧启动港口及沿江旅游渡假、岛中现代农业工程的建设。

  3、成熟阶段

 进行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新城区

  2008-2010年,推进沿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升级,全面启动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包括行政 中心、文化中心、教育科研医疗设施、有规模的进行居住设区的开发,构筑沿江地区综合性 新城区的格局。 随着产业的升级,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发展高科技的发展,建设高科技产业园。

 43 4、完善阶段

 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

  2010-2020年,通过以上努力,如皋港新城已基本建成,应积极进行功能的完善与提高, 包括原长江镇的改造、沿江地区的景观建设等。

  规划充分考虑到发展的不确定性,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在沿江地区的西北、北侧、 东北各预留一定用地,作为发展的备用地。同时沿江开发可进一步拓展到宁通高速公路以南 地区。 四、

 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快对现有对外交通设施的改建,提高公路等级,提升 港口的级别,建立完善、快速、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同时,要妥善处理如皋港与公 路、铁路、内河等综合交通的衔接,尽量减少后方集散公路和港口之间的过境交通对城区的 不利影响,加强公路和港区内部干道的联系,合理布置对外交通设施,使其与港区功能用地 的布局紧密结合,加强港区对外交通设施与港区内城区道路系统的衔接,提高港区交通的综 合效率.

  1、过江通道

 沿江地区距离江阴长江大桥和苏通长江大桥在60公里左右,近期规划新建皋张汽渡(如 皋至张家港),增强如皋交通网络与苏南公路网、沪宁高速公路的联网,远期随着泓北沙港口 的建设,可将汽渡移至泓北沙南端。加快落实苏通第二通道的建设计划,力争“十一五”期 间开工建设。

  2、公路交通

  江苏省沿江高等级公路已局部开工建设,如皋至启东段即将动工,2005年全线贯通,如 港一级公路将于2003年建成,长青沙连接线(疏港通道)将于2004年建成。

  提高江平线的等级,形成沿江地区北侧的横向通道,从而沟通如港公路和204国道、二 案立交与九华立交。

  3、铁路

  新长铁路近期将沟通苏北、联接苏南,接轨沪宁铁路;远期将成为联系东北、环渤海湾 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的陆海通道的南段,实现三大经济区的贯通。

  完善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如皋段。规划在新长铁路白蒲站建设通往如皋港的支线,结合 泓北沙深水岸线码头建设,铺设到泓北沙的港口支线。

 44

  规划在周圩港与新跃河之间设置火车客货站。

  4、内河航运

  如皋港引河连接苏北运河网系,是沿江地区主要的南北向内河航运通道。规划建设如皋 港河船闸,增强水运疏港能力,实施如海运河、焦港河驳岸、护岸及捞浅疏浚,全面实施航 道等级标准达标。

  5、航空

  充分利用周边接近上海机场、南通机场,特别是苏通长江大桥、苏通第二通道开通后, 将大大减少沿江地区与长江以南多个机场之间的时空距离,对如皋物流业的大发展带来更大 的契机。

  如皋空军机场作为南通机场的辅助,配合中国联航,建成盲降导航台,扩建机场跑道 实现中国联航开通北京、广州等航线。

  在长青沙岛考虑建设旅游直升机场,并与上海、苏州、无锡联网,形成直升机旅游交通 网络。

  (二)、城市道路

  根据现状地形条件和用地特点,规划道路网以方格网为主,局部道路随河就势,形成由 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道路结构。为了保证疏港通道、沿江公路的快 速通畅,严格这两条道路两侧控制交叉口的距离,必要的路段设置辅道。考虑到沿路绿带的 建设,适当放宽道路红线宽度。 (1)地区快速干道——沿江公路、如港路、长青沙疏港通道、外环路,红线宽度为100米。 (2)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100米。 (3)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60-80米。 (4)支路——规划红线宽度40-60米。 (三)、公共交通 分别在长江镇北侧、规划铁路站安排汽车站,兼有长途和区内公交的功能。 近期依托长江镇,开辟如港公交专线,沟通如皋市区与沿江地区。 五、

 风貌景观 城市景观框架是由城市所在的自然基地、人工开发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和市民日常活动构

 45

 成的视觉框架,其主要构成要素是绿化、水体、街道、建筑及其组群。

  城市景观框架对城市的形象和特征有很大影响,对居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心理影响。她 提供有组织和适度的相互关系,赋予场所感和目的感,缓解居民城市生活的紧张程度。人们 可以通过市容景观框架了解城市及其逻辑,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明确的城市指认系统,赋 予城市组织感和目的感。 (一)、景观特色区 1、港口风貌区

  港口风貌区位于长江沿线,定位在建设现代化的、外向型港口风貌,在借鉴国外先进港 区建设的先例的基础上,塑造开放、活跃的如皋沿江地区窗口新形象。港口风貌区的整体风 格要表现出开放、活跃、有竞争力的现代港口形象。

  港口作业区建筑、场地、道路、机械等首先要满足其内部功能需要。吊车林立,船舶进 出,货物吞吐,是工业港区特有的景象。建筑要简洁、轻巧、大方,充分体现外向型港口的 现代化形象。

  2、工业风貌区

  工业风貌区定位在建设以体现现代化、生态化的大工业风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业区 设计风格,创造整洁、大方、轻盈的现代化工业区新形象。整体上应遵循多样中求和谐的原 则,工业风貌区内对建筑与环境的色彩、形式应不求硬性统一,鼓励满足功能基础上的形式 创新,达成现代、新颖的整体风格。

  工业建筑本身作为一种标志,建筑形式应体现工业的工艺与规模特征,风格简洁明快流 畅;建筑形象还应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与企业的文化精神相一致。

  工业风貌区的建筑设计应从自身功能出发,展现轻盈、大方的建筑风格,运用现代的钢、 玻璃等材料和表现手法,塑造与蓝天、碧海融为一体的工业建筑特色,体现如皋沿江地区的 “江”、“城”特色,同时注意与周围的其他风貌区在建筑设计上的协调和统一。在遵循多样 中求和谐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整个工业风貌区的建筑风格统一,并适当突出工业建筑的个性 形象。

  3、生活居住风貌区

  居住区则呈现出一种充实、多样的空间结构。现代居住建筑群体低、多、高层组合,结 合错落有致的城市开敞空间与活泼多样的建筑形式,构筑一种富有人性、尺度宜人的空间形 态。

  建筑形式则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表现出浓郁的时代特征。建筑外形简洁、清新、明 46 观的主要场所,并联系各个景观区。

  本区主要道路均有较大的绿化后退,与后方掩映的建筑相结合,形成本区的景观通道。 2、滨水绿化景观通道

  本区位于濒临长江,水系较为发达,其中沿长江有较长的展示面,内容有港口、工业、 居住、公共设施、绿化。沿江景观是本区对外展示的最重要景观。

  如皋港引河及周圩港是本区的主要河道,其中如皋港引河为航道,其沿线的绿化、建筑 所构成的景观是本区的重要景观通道。

  3、公共建筑景观通道

  沿纬五路中段安排本区主要的公共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形成 重要的景观通道。

  4、开放空间景观通道

  主要是生活服务区的南北轴线,通过一系列的广场、绿化、水面。形成本区以人工化的 开放空间形成的景观通道。

 六、

 基础设施 (一)、供水 1、水源水厂规划

  根据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如皋长青沙西侧七匡附近,该处河势 稳定,流速快,深水贴岸,地面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环境条件极为优越。规划建设规模: 2005年20万立方米/天,2007年40万立方米/天,2010年60万立方米/天。

  为了加快沿江地区开发步伐,改善供水环境,大力实施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有效保护取 水口附近的水域。

  根据区域引江供水规划,输水干管由长青沙沿疏港通道(如港公路)往北铺设,规划在 沿江地区预留接入口,以作为沿江地区的水源。沿江地区的配水干管沿主干道布置,远期成 环。

  2、用水量预测

  沿江地区的污水量采用以下规划指标:

  生活用水指标:150吨/公顷

  工业用水指标:200吨/公顷

  港区用水指标:50吨/公顷

  市政公建区生活用水量的30% 47 未预见用水量取上述之和的10%。

  (二)、排水

  沿江地区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

  1、雨水

  雨水排水系统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水体,进行合理分区,就近排入水体。蓄排结合,适 当整治内部的河网水系,拓宽部分河道宽度,并适当开辟水体。 雨水管网重现期按一年一遇标准设置,重要地区按五年一遇标准设置。 2、污水

  根据江苏省和南通市沿江发展规划,长江北岸将利用老通扬运河建设尾水排海通道,该 工程利用南通市水域的独特条件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可以改善区域的水环境,有利于吸 引大用水量、大排放量的临江工业项目。为了改善和维持沿江地区的水环境,如皋沿江地区 产业开发应该大力配合达标污水排海工程,减少对长江水体的污染,保护区域取水地,

  污水处理考虑两个方案:分散方案与集中方案。

  分散方案为在如皋港区的东南部港区大道的南侧设置污水处理厂,设置处理能力10-12 万吨/日,可以解决近期临港工业区的污水处理需要。远期,在东部建污水厂接纳疏港通道东 侧地块的污水。沿如海运河排设水管,将处理后的尾水排至江苏省沿江总排水通道。

  集中方案为在沿江公路铺设集水干管,将沿江地区的污水纳入南通市污水排放工程。 3、污水量预测 沿江地区的污水量按供水量的80%计算。

  (三)、电力

  如皋南部沿江地区现状由110ky石庄变主供。南部现有110kv变电所1座,35kV变电所 5座(其中35kV用户变电所2座)。

  随着沿江地区的建设与开发,用电负荷增长迅速,规划原110千伏石庄变的所址上建设 220kV长江变,开断天靖Ⅰ、Ⅱ线接入220干伏长江变,增主变容量120MVA,220干伏长江 变电所建设规模中,220千伏预留有一口至港口的出线间隔、110干伏预留有至港口、九华、 江安的出线间隔,35千伏预留有至港口、葛市的出线间隔,并视负荷发展程度在2004—2008 年在沿江地区分别新建110千伏港口变、九华变、江安变,35千伏长江开发区变和葛市变, 同时到2008—2010年扩建220干伏长江变,再增加一台120MVA主变,规划2010—2015 年内新建220千伏港区变,新增主变容量120MVA,以上项目实施后为如皋沿江地区尤其是 如皋港的重点建设与开发将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证。 48

 沿江地区电网规划采用100KV和10KV两个电压等级。规划10KV电网采用环网和放射 网相结合的方式,电力线全部采用电缆,沿电缆沟敷设;规划110KV电力线走廊控制宽度为 27米(线路行宽7米,两侧各10米防护带)。

  (四)、广电、通信、网络与邮政

  接轨江苏省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长途传输网络和形成微波、光纤、卫星为补充 的广电、通信网络。建设宽带城域主干网和光纤接入网,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充分发挥沿 江光缆的强大传输功能,推动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开放, 成为先进的数字化地区。

  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加快地方经济信息化进程。普遍实 现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路边(FTTC),部分实现光纤到用户(FTTH)。 1、电信发展规模 电话容量指标: 近期16部/百人,中期30部/百人,远期60部/百人。 2、通信线路规划 规划范围内通信主干电缆全部采用通信电缆穿排管,沿道路地埋敷设,沿主干道敷设。 通信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东、南侧的人行道下,距道路红线1-2m,埋深控制在0.8-1.6m。

  3、邮政支局、电信支局

  分别设置3个邮政支局、电信支局。

  (五)、燃气

  根据南通市供气规划,南通市将在全市各县市全面推进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项目,调整 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环境。

  与南通市供气规划同步,沿江地区供气项目规划在2005年建成供气,沿如皋公路铺设输 气高压管至沿江地区,作为本区气源,在长江镇东侧设置天然气储配站。本地区燃气输配系 统建议采用中压一级系统,沿地区干道敷设DN300中压管,成网状布置。 (六)、供热 沿江地区的供热范围近期主要考虑疏港通道西侧的工业区,集中供热设施应该满足区内 工业企业、公共建筑用热需求。

  热源考虑为区内的发电厂。规划建设电厂位于如皋港引河下游的北侧。

  近期在江边建设一个热电厂,服务于精细化工园区。 为保证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热力管网建议呈以枝状为主,主干管成环

 49 的布置方式,管线结合沿路、沿河绿化。

  (七)、环卫

  南通市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试验中心位于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6多亩,资 产投^3600万元,下设卫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苗木基地。通过垃圾处理中心日填埋400 多吨,年填埋几万吨的垃圾量及相应的设施进行垃圾再利用,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 近期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利用,远期搬迁。 在工业园区和居住区中设置垃圾中转站。

 七、

 防灾规划 (一)、防洪防涝 如皋市沿江地区的规划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加高加固堤岸。 排涝标准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设置。 沿江地区防洪继续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 宜确定防洪标准,合理采用疏、围、排等工程措施,与农业、林业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 农田灌溉密切结合,以导为主,以排为主,使洪水能及时排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近远期 有机衔接。

  沿江岸堤防洪标准选定为100年一遇加10级强风暴潮。内河堤按重现期50年一遇标准 设置。重要建筑地面标高控制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沿江地区的防洪措施主要是加固原有的泄洪河道,增加排水设施。提高沿江岸线抗御洪水的能力。

 排涝站要选择地势低洼处,并以排涝片为单元,集中排涝。加强河道整治工程。 加强沿江堤岸工程建设。提高岸堤的标高。

  (二)、抗震防灾规划

  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沿江地区以6度设防。沿江重大工程建设必须进 行专门的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构确定设防标准.

  抗震设施主要有疏散通道和疏散场地,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米,并通向地区内的疏 散场地、室外旷地和长途交通设施。避震疏散场地按人均1.5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设置,避震避灾人口主要就地疏散,疏散场地为公园、绿地、运动场、停车场等。地区内以对外交通干线及城市主干道作为疏散通道。避震设施必须远离火灾、爆炸、热辐射源;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内有供水设施或易于临时供水设施、无坍塌、地裂与滑坡危险,易于铺设临时工点和通讯设施等要求。 50 保证地区给水、供电、电信、燃气设施在受到灾害能保证供应,配备双水源、双电源、 气源、备用电信设施。

  人防工程与其他工程配合建设,重点在公共建筑、居住区;利用本区的医院作为本区的 急救中心;人员掩蔽工程结合地面建筑、居住区、商业网点布置;居住区人防工程总面积按 居住区总面积2%配备。 (三)、消防

  根据消防队接到火警报告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的最远点的要求及该区建设情况,规划3个消防站。大型石化企业及易燃品码头、仓库应配备专用消防设施。

  园区内消防水源为园区河道及园区消防给水网,消火栓沿道路敷设并靠近路口,消火栓 间距不宜超过120米,在园区中心及重点建筑物群前应提高密度,消火管道保证有足够水压。

  园区道路网是消防的主要通道,其最小宽度不应小于4米,并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建 立与完善城市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形成有线、无线相结合,具备图像传输和计算机处理功能 的现代化消防通讯系统。

  八、

 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

  沿江大开发必须全面贯彻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决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 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强化生态系统功能 的恢复和完善,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 乐业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一)、环境治理 1、发展目标

  到2005年,长江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门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 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 准,居住区和长青沙生态区达到一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工业固体废弃 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1 环境要素 控制项目 控制目标值 大气环境 1、pm10年日平均值(mg/m3) 0.1 2、S02年日平均值(mg/m3) 0.06 3、N02年日平均值(mg/m3) 0.04 4、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100 5、城市气化率(%)

  90 6、工业废气达标率 >90 水环境 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8、地面水水质达标率(%) 100 9、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0、工业废水处理率(%) 100 11、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40 声环境 12、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85 1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56 14、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 ≤70 固体废弃物 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绿化 17、绿化覆盖率(%)

  40

 2、水环境治理

  临港工业发展会带来大量的废水,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加快沿江开发的同 时,要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江作为重要任务。沿江地区内的污水全部达标排放,长江 水体的总体水质保持I,类水,水质有所改善。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积极提倡并加快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加快开发区内的污水 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和长江自净能力;适当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重点控制有机毒物。保护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结合长江北岸排污通道的研究,沿江地区的废 水与污水达标后排入老通扬运河建设尾水排海通道。

  3、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随着沿江重化工业的发展,本区的大气环境将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发生频率 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防治酸雨,是本区大气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 争取到2010年。本区各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酸雨基本得到控制,发生频率明显减少。

  制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积极推广先进的 烟气脱硫技术,加强点源治理,燃煤锅炉均应进行烟气脱硫,化工企业均应加装脱硫除尘装 置,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发电的比重;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为契机,大幅度提高天然气和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改进技术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展植绿

 52 化工作,降低粉尘污染。

  4、固体废弃物整治规划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生活垃圾清运率应与城市同期目标一致。区内的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结合环卫设施规划统筹安排,进行综合处理。

  5、噪声整治规划

  环境噪声应达到环境噪声区划相应标准;通过绿化隔离等措施基本消除工业噪声对周边的干扰;生活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45分贝。

  (二)、生态建设

  沿江地区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更多的取决于区域发展创造的机会。因此未来发展的空间选 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未来可能产生的种种变化,新的规划应当采取更为灵活和 更为弹性的策略。最基本的思路是建构一种可持续生长的弹性结构,采用组团式发展。依托 长江、内河水系、交通干道形成生态绿带,将这个地区划分为若干功能片区,根据不同时期 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目标,选择不同的组团进行重点推动。

  沿江地区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生态敏感区的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生态敏感区是对沿江 总体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其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定了沿江未来生 态环境的状况。生态敏感地区主要表现为长江水域、沿岸生态绿地和旅游区,片区间的生态 绿楔,沿交通干道的控制用地,区域水源保护地、长青沙生态农业区等。

 1、生态保护区

 沿江地区内长青沙与友谊沙生态保护区内以生态农业空间为主要内容,禁止二产在保护 区内布置,一产以生态林地、高效农业、特种水产养殖为主,三产以度假休闲为主体开发。 2、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沿主要道路与河流设置,作为不同功能片区之间的有机分隔,形成一环两横三 纵的生态绿带。

  “一环”:

  在长江北汊口海运河—外环路—四号港构建宽100-500米不等的生态绿带。改善沿江 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沿江开发对周边的影响。

  “两横”:

  在220KV高压向至沿江公路(纵一路)之间设置300米的生态绿带,作为高压电线的廊 53 道和不同用地功能之间的分隔带。 在新长铁路港区支线沿线控制300米的绿带,减少对沿线用地的影响,通过嵌入式的绿 带,改善多个功能组团的生态环境。

  “三纵”:

  纵向控制三道300米宽的生态廊道。西侧沿江公路绿带充分利用现状鱼塘,降低石油化 工、钢铁等产业对东侧的影响;疏港公路两侧控制绿带,合理分隔沿江地区的功能分区,同 时为未来的道路等级提高预留空间;周圩港绿带利用在河道两侧控制绿带,有机分隔居住配 套区和高新技术区,

  3、水源保护区

  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水厂位于长青沙西侧,对区域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对饮 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全河段保护分别设立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的范围:以水厂取水口为中心100米半径的范围。

  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外上、下游再延伸1000米的水域及其两岸向陆地纵 深500米范围的陆域。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为‖类。

  准保护区的范围包括保护区内除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水域上下游2000米及其 两岸向陆地纵深500米范围的陆域。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为不低于‖类。

  54

  第五部分措施篇

 一、城市经营

  所谓经营城市,就是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资源聚合体,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 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及其延伸资本,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实现资源在容量、结 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最优化。经营城市是基于经济体制转型的一种政府行为方式变革,所 采用的模式往往与城市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相关联。对于沿江地区开发, 应积极采取经营城市的手段。

  (一)、土地: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活化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用市场的眼光重新认识城市、审视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是城市 政府运用公共资金长期投入的积淀,是城市总体资本的实物形态;同时,每一个城市还只有 唯一性的空间利用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实际上就是城市政府所垄断的最大的一笔有形公共 资产和无形社会资产。

  (二)、资金导向和功能导向: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

  经营城市策略的提出,是在资金成为城市发展最大制约瓶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 筹措建设资金是城市经营的一个直接目的。但从经营城市最终意义上的目的来说,经营城市 是为了不断增强和优化城市功能。当前一些地方的城市经营实践,更多地呈现出一味追求资 金和利润最大化的倾向。这种以资金为单一导向的城市经营往往容易与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 产生:中突。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往往立足于近期发展,而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则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对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的系统综合作用。如皋沿江地区在城市经营中要防止 55 本末倒置,既要给城市发展输血,更要给城市发展造血。

  (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经营

  良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如皋城市经营的一笔无可估价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产。 对这两种资源不仅要保护好,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城市经营的策略运作好,以最大化地生成经 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如皋城市软环境建设的水平。

  (四)、城市形象和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

  注意力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全新概念和必然产物,城市个性、知名度、美誉度等是构成 注意力经济的重要元素。城市品牌、城市个性既是城市经营的内容,也是城市经营的结果。 在这方面,如皋尤其需要集中专门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加大对城市包装、宣传和推介的力度。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高品位进行如皋港口城市形象设计,多渠道、多层次包装如 皋沿江地区,宣传如皋沿江地区,推介如皋沿江地区。 (五)、TOD、SOD与AOD

  借助TOD(交通导向性开发)模式,将大运量交通、道路系统和土地使用二位一体,进 行综合地规划和实施。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促进都市区整体开敞结构和各个市镇组 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建构起由TOD轴线连接,公共社区、市镇组团及核心城区等空间 单元有机组合,多中心、网络型、生态化的空间结构。TOD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 行动领先于市场需求,努力使实施TOD的外部成本大大降低。

  TOD理念的引入可以解决交通出行的限制,但配套设施问题的解决则要靠SOD(基础设 施导向性开发)的诱导。所谓SOD就是首先在欲促进开发的地区,政府有意识地进行大型社 会服务设施以及某些商业设施的建设,从而对期望集聚的要素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AOD(规划理性预期引导)。这是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手段。政府通过预先发布规划消息, 公开相关信息,激发、引导市场力量进行先期的相关投入,以尽快形成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 外围环境和所需氛围,以便于政府在最为适合的时机,以较小的投入即可实现原先的规划建 设意图。 二、

 制度创新 当代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更带有根本性。

  (一)、政府职能定位:寻找有为和无为的契合

  沿江地区开发必须创新体制,开放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用最好的资源和优势吸引国内 56 外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注入,走出一条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资的沿江 开发路线。建立投资与管理主体分离的基础设施投资体制。

  政府管理经济的思维也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从以往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为主转变到 制定规则、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上来,提高政府通过市场有效 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政府职能积极延 伸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进入的那些领域,例如社会公共产品的制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

  (二)、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土地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应成为如皋城市建设、发展和经营的战略内容。政府应把土地供给当作介入经济运行模式的 一种手段和资本。当前,如皋应针对土地使用和管理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加紧土地制度创新。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二是处理好农业用地权属转换过程中的利益矛盾.政府在将 农业用地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要按照市场方式进行运作,必须给予农民必要的利 益补偿和社会保障,以有利于城市发展为前提,兼顾城市政府与农民的利益。

  三、

 接轨上海、融入苏南

  一是加强政府沟通。加强两地政府之间的对口联系、沟通交流,创设对接联动机制,推 动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展经济合作的空间。二是拓展企业联系。如皋不少工业企 业在上海和苏南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网,有着比较固定的业务联系。在巩固这些业务联系 的同时,要促成更多的两地企业联姻。面对“世博会”带来的商机,要积极参与大上海建设,服务大上海发展。三是发挥人文优势。如皋在沪创业和工作的人数众多,许多人事业有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要充分依靠这一优势,请他们为如皋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四是利用会展交流。对上海大量的会展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寻找各种契机推介如皋,扩大如皋对内对外的经济交往。五是借助中介机构。更多地寻求与上海招商中介机构的合作,通过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经济人招商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扩大招商成果。 四、

 规划实施措施

  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以规划为蓝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进一步优化沿江地区 的环境.加大力度引进资金和企业,推动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

 1、完善规划,制定实施细则 57 在沿江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各个园区的规划,提出开发地块的控制指标及开发企业的 修建设计及景观引导。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规划与管理规定。

  2、加强沿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开发区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做好新区的环保工作,注意生态保护,建设好绿地、环 卫等设施,保护沿江地区生态环境。

  3、实施倾斜政策,引进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开发区应在现状规划区基础上,以高效、优质、有重点的倾斜政策引进上层次、上规模 企业;尤其是临港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区内土地利用应加快功能与指标置换工作,高 新技术企业、大企业在进区时予以土地、资金、税金的优惠政策。

  4、开拓各种渠道,经营地区开发 沿江地区新区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开辟多种途径与渠道,将开发区资产作为经 济要素进行经营,提高资源经营质量。

 5、加强对农居点的控制,做好拆迁、迁移工作

  对规划范围内的农居点应控制建设,并严格按照规划严格做好拆迁工作,统一迁移至安 置用地范围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城市建设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落户,推进城 市化进程。

  58 图

  录

 01. 区位分析图 02. 用地现状图 03. 规划结构图 04. 用地规划图 05. 分期开发规划图 06. 岸线港口利用规划 07. 道路交通规划图 08. 绿化系统规划图 09. 旅游景观规划图 10. 景观意向图1 11. 景观意向图2 12. 给水排水规划图 13. 电力电讯规划图 14. 燃气供热规划图 图录无

推荐访问:如皋市 总体规划 沿江开发
上一篇:[**区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下一篇: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_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