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压力会导致孩子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测试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19-08-16 点击:

  前不久,中、英两国专家公布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其中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有过被体罚的经历,且男生比例高于女生;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学生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
  笔者日前在网上看到一则热帖:一个10岁的孩子居然因为老师和父母在学习上管束太严,威胁老师“要从8楼上跳下去”,结果不得不辍学到特殊的心理机构接受辅导。在接受老师的辅导时,孩子竟然形容原来的老师是“魔鬼”。
  诚然,童年本该无忧无虑,但现在“生存压力”。早早压到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学习压力更是位居孩子“十大压力”之首。学习压力过大对孩子造成的最直接伤害是,会让超过1/3的小学生每周至少头疼一次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教育专家认为,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但会让孩子厌学,还会让孩子早早关上探索世界的心灵大门,扭曲孩子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
  
  看心理医生是大人不是孩子
  
  很多家长并未认识到“恐慌的童年”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而自己就是孩子的“压力源”。据调查资料显示,父母“过度焦虑”,导致孩子更加“恐慌”。小学一到三年级好一点,很多父母没有现实的压力,焦虑程度没那么高,但一到小学四年级,问题就出来了。这些压力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来自于课外班、作业多、睡眠时间不够,等等。实际上,来自亲人的防害恰恰是最大的,这也是孩子压力最大的来源。
  某心理杂志刊登:一个被认为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厌学的孩子,在请了心理医生对他进行测试后,发现孩子根本没有心理问题。后来经过调查,原来是因为这个家庭里,爸爸对妈妈非常挑剔,导致妈妈又挑剔孩子。
  教育不是要培养听话的小孩,而是要培养有自主能力的小孩。家长对待孩子,不是指示他,就是责备他,动不动就教训孩子:“我那么辛苦养大你”,却不去反思自己能不能让孩子口服心服。对此,一些心理专家提出这样的看法:“真正要看心理医生的是大人,不是孩子。”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大人本身没自信,才会对孩子期盼过高,把一些负面情绪、工作压力,转换成对孩子的不满。其实,人生就是马拉松,孩子开始拼命跑,最后可能适得其反。
  
  被包办的孩子易得心理病
  
  虽然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教,但往往走入另一个误区。不少父母在孩子3岁时就让他学这学那。殊不知,真正的“早教”应该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孩子学习压力大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包办。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但不少父母因为孩子年龄小或过于溺爱,包办一切。而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这种克服困难的能力,又是从生活当中一点点通过孩子的自我照顾、自我管理慢慢训练出来的。父母包办,孩子就得不到锻炼,反过来却以为是孩子有问题,于是一味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孩子更加逆反不服管束,造成恶性循环。
  
  应看孩子“脸色”做事
  
  家长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呢?第一是要多陪伴和关注孩子;第二是要心态平和,不能比孩子还焦虑,这样易被孩子信任;第三,发现孩子有某种心理压力时,要营造合适的环境,引导孩子宣泄情绪,等孩子心情平静了,再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而且,对不同的孩子要因人而异。出门看天色,进门看孩子脸色。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怕孩子,而是年龄小、性格内向的孩子缺乏表述能力。在觉察到孩子有压力之后,就可以寻找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孩子进行交流。
  首先,要选择一个轻松、私密的氛围谈话,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间孩子“你为什么拉着个脸”,那样他肯定什么也不会说。其次,父母要懂得营造轻松的氛围,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不妨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摸摸他的头,让他更加放松。如果孩子跟父母讲一点事,父母就神神叨叨甚至失眠、睡不着觉,孩子就会想,你比我还紧张,怎么安慰我啊?最后,对于孩子的心里话,不要做任何评价,先静静地听,学会倾听的父母,才能让孩子觉得可以信赖。此外,哪怕孩子真有了心理问题,如果他自己没有求助的愿望,不要强迫他看心理医生,不如家长先调整。因为大人的自控能力强,孩子没这个愿望,一百个专家都没用。
  最后要建议的是,让孩子从生活小事做起,定时定量做某事,在生活当中去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他的意志。比如说,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习收碗筷;幼儿园的孩子,让他帮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越鼓励,孩子做事就越持久,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的“打分”标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需要其效果不同。以学习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认识需要,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内在需要,而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竞争求胜需要,是最消极、最扭曲的学习需要。竞争需要较强的学生攻击性也较强,他们很难体验到和谐与快乐,甚至无法接受别人的成功。
  因此,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孩子学习的动机大致分三种:一种是先天的兴趣,孩子对某个领域天然有求知欲望,但这种孩子比较少;第二种是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好而被认可的感觉,这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被引发的学习动机;第三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或者诱惑而学习,完全没有动力,是被迫的。
  小孩子天生有探索世界的兴趣,有学习的需求,就像饿了要吃饭;而孩子学习之所以变得被动,往往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的期望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比如,让小学生解答中学生才能解答的数学题,这种压力就会使孩子焦虑,而焦虑会带给孩子身体和心灵伤害。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孩子从此对数学不再感兴趣。
  此外,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差异,如果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就无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评价标准过于单调,教学体系过于陈旧,特别是一线教育的方式方法,还跟不上理论教育的发展,评判孩子的好坏往往是以家长、老师和学习成绩为标准,而不是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及他们的需求去评判,这样的打分标准,其实已经落伍了。

推荐访问:心理疾病 导致 压力 孩子
上一篇:心疗术【夏季养生重“疗心”】
下一篇:治疗甲状腺肿瘤用何种放射性核素_放射性核素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