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会诊“神医”产生的社会土壤]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19-05-17 点击:

  为什么“神医”层出不穷?为什么众多人对张悟本这样的“养生专家”奉若神灵?是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体系使然,还是现代文明状态下养生观念赶不上养生需求的脚步?又一个“神医”倒下了,但“神医”产生的社会土壤就此消失了吗?
  
  “神医”火了,社会病了
  
  六月初,在中国内地拥有万千拥趸的张悟本被揭学历造假。“悟本堂”停业,信众哗然,舆论纷起抨击;网络上,挺张与反张者争论连连,关于张悟本的讨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
  一方面,那些为张悟本叫屈的信众,认为张悟本避开了烦琐复杂的医学教条,为民众介绍了实在的养生知识,甚至有人直指:“如果大家都养生了,都不去医院了,那些利润2000%的药没人买了,整个行业就要垮了。”
  另一方面,媒体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从学历、医学、商业炒作等技术角度,直揭张悟本是骗子。在“中医骗子名人堂”网站中,网友们甚至为甄别真假神医总结出规律――“骗子有9宝:出书、上电视节目、卖保健品/药、非法行医、到处跑、学历简历造假、开公司、开培训班、搞安利式的直销。”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两年前,台湾“红薯王子”林光常,以及中国大陆自称“治癌世家”的刘弘章,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风光与沦落。如今,排在图书销售榜前列的养生作家,曾热捧养生明星的电视节目,以及被质疑利益至上的相关出版商、保健机构,在各路舆论的追问中,集体销声匿迹。
  不过,“不幸”落马的神医终归只是少数。更多的养生教父、健康权威,甚至“再生华佗”,戴着各种名衔与光环,多年来在电视屏幕,在演讲台和书籍中宣扬偏方、奇招,售卖保命神器,推销养生秘籍。在争夺收视率的屏幕后,在聚敛人气的讲台前,人们向健康教父们顶礼膜拜,追逐奉行。
  张悟本的神医神话尽管已然被揭穿,但其终结的方式却凸现出政府监管养生行业的尴尬――养生专家们著书立说,在现行法规中若非“非法行医”,便无取缔的理由,而其实际的“行医场所”悟本堂,最终则是以“违建”理由深夜被拆。
  
  养生折射社会问题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的养生方式是在校园里散步。
  王宁的岳父母,最近就根据个别养生明星的建议,把泥鳅活生生地吃到了肚子里,结果吃成了胃出血;同样地,被视为文化殿堂的中大校园,每天早上以“拍打经络穴位”方式养生的人也数以百计,而上海人民广场,“拍手”的群体,更是超过了千人。
  养生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观念。王宁还记得年轻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维生素连锁店印象深刻――提取的番茄红素、深海鱼油,当然还包括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维生素。“养生折射的是社会的大问题。比如食品环境不安全,医疗没有保障,加上人们没有神圣的价值追求,精神很空虚,反而变得过分关注身体健康了。”这个社会学学者说。
  不过,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寻正认为,中国医生是食疗泛滥的一个根源。“在美国,权威机构都把食疗当作首选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但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当然是使用回扣高的药品给你降血压。当你面临被医生骗还是被张悟本骗的两难选择时,选择张悟本可能危害更小,因为一般而言,食物的副作用远小于药物。”
  
  包装炒作的基础
  
  洪昭光,是近十年中国人养生潮中的第一个明星人物。在他编著的书里如此形容与自己有关的养生热潮:199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12集的《健康享受每一天》,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结果这档节目后来被重播了六次!” 如今,洪昭光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在全国讲演数百场,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上露面,《健康快乐一百岁》等科普健康书的总发行量也超过了300万册。
  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接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书目上千种。如此多人著书立说,理论与方法多如牛毛,究竟谁对谁错?
  在中国湿热的南方,人们从小习惯熬药煲汤来防病,乃至治病。熬夜多酒者为了防肝病而去煮鸡骨草,为了治喉咙痛用罗汉果泡水,几乎是代代相传的常识。就是这些常识和习惯,加上中医本身的一些理论和说法,使各种养生理论更容易被人们信服。
  “药食同源”的说法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出现,到了隋唐,各种著作中提出的可供食疗的药食物超过了200种,而目前中国卫生部也界定了近百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当然,其中没有绿豆和茄子。
  然而,绿豆和茄子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本身,绿豆汤与生茄子在民间已经被广泛认同为有一定的下火作用,在养生宣传中更容易被接受。“中医当然是很好的东西,但很多人在讲的时候把握不住基本的东西,不能辨别他说的是个人经验,还是学术共同体认同的东西。”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说,“很多个人经验的东西都没有经过验证,但又符合老百姓的心理,再加上有很浓的传统文化色彩,所以会吸引很多听众。”
  于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就如同古老的“是药三分毒”一般,变为了人们传诵的信条。
  
  偏方奇招为何屡屡奏效
  
  在近几年,有意无意地,养生明星们以偏方、奇招等方式对外宣传,在养生热潮中迅速抢占了眼球。曾经流行的“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甩手疗法”,经过时间的检验,都被证实为没有效果的笑话。但人们仍然对“秘方”“偏方”趋之若鹜。当红的养生专家们祭出“断主食排毒”“生吃肉”等新奇招数,直指一些公认难治的慢性病,譬如糖尿病、高血压、不孕不育等――这也是各种公私营医疗机构重点投入的热点病。
  养生畅销书作者单桂敏曾在博客中透露:一家熟悉观众心理的当红电视台编导找上门来,邀请其做节目,并告诉她,对于她推荐的药物、方法,一定要说到有“10分的效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一定能够治好疾病,这样就没有说服力……一定要扩大它的疗效,这样做出来的效果,百姓才可以接受,参考,效仿。”
  有一些信奉张悟本方法的病人,认为绿豆、茄子等方法对他们确实有实际疗效。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认为,这在临床上属于“安慰剂现象”,另一方面,可能是食疗使患者改变了过量吃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
  曾经与神医“刘太医”论战的方舟子认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部分导致了人们对医疗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自然被人们向往了。”他更指出,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的火热,正体现了这种心理。
  
  “养生教”的崛起
  
  图书出版界的运作加速了“神医”的崛起。“神医”刘弘章在出版第一本《刘太医谈养生》时,实际是自掏腰包――当图书出版后,出版人通过“打榜”的方式让其进入了西单图书大厦图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那之后,要做的就是加印、数钱。在刘弘章出名后,他甚至都不考虑图书版费所带来的收益,因为从讲座、采访、行医中,他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图书带给他的利益。”
  追求收益的还有电视媒体。一份调查显示,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中,几乎都开办了养生保健节目。
  在“简单”之上建立的集体认同,是养生明星和养生理论者们的另一个人气基础。在广州著名的丽江花园,很多居民每天都在小区人工湖边,进行45分钟的击打身体各种部位的集体活动。人们齐喊着“我最自信”“我最健康”“震撼大地”等口号拍掌、拍胸、拍膝,直到大汗淋漓。
  在全国各地,不同流派但大同小异的自拍、拍手运动正在广泛流行。“我们没法在家里一个人叫口号拍手,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互相的气场。”丽江花园召集人蒋氏夫妇说,“那些不愿意花时间去打太极、舞剑的居民,都愿意到这里一起喊、一起拍。很多人想运动,这个方式再简单不过了。”
  “在我看来,保命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的新信仰;至少养生明星们足可以叫做半个健康教主了。”王宁说,“能不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不知道,但吃后有安慰,某种层面这是信仰,这是浅层的宗教。”
  “神医”大行其道,除了其忽悠本领、商业炒作、信众的盲从外,健康教育缺位、医患关系紧张、信仰缺失等,都是其产生的社会土壤。
  (摘自《南都周刊》)

推荐访问:神医 会诊 土壤 社会
上一篇: 养成好习惯同样可瘦身
下一篇:[不做三十岁“更年妻”等三则] 重生不做你的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