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脊柱结核如何治疗

来源:日本留学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方法 收集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41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后,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支具制动2月及规律抗结核治疗一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全部患者脊柱疼痛消失,局部无复发,脊柱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脊柱后突畸形得矫正满意。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手术一期进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规律抗结核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脊柱结核。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植骨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19-01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内固定,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现报道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一期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41例临床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18-75岁。胸椎(T4-T10)10例;胸腰段(T11-L2)18例;腰椎(L5-S1)13例;其中病灶侵犯脊柱单节段4例;2节段28例;3节段以上9例。临床表现均有相应病变部位的不适疼痛,轻度患者有胸部束带感,28例有一侧肢体放射痛,腰椎病例均伴Thomas征,拾物征(+),截瘫13例。经临床检查,X片、CT、MRI检查诊断明确。
  1.2 术前准备 术前行正规肺外结核标准抗痨方案HREP(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四联化疗2-3周,链霉素加强治疗2周,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症状,卧硬床限制脊柱活动,到全身症状改善结核中毒症状缓解,血红蛋白≥95g/L,白蛋白≥34g/L,可考虑手术。
  1.3 手术方法 全麻,胸椎经胸入路,胸腰段采用胸、腹膜外联合入路或胸腔内加腹膜外联合入路。腰椎经肾切口腹膜外或腹直肌旁腹膜外,辅助后方入路进入。进入病灶区,保护周围减少污染,彻底清理脓液、干酪样物质、死骨,处理椎体节段血管,防止术后出血,清理病椎,彻底切除压迫硬膜的病理组织,彻底减压。上下缘椎体软骨板清理干净,然后用自身髂骨植入切除病椎后的遗留空洞,用内固定装置固定病椎上下两椎体,重点脊柱稳定,伤口清洗,放置负压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按解剖层次关闭伤口。
  1.4 术后处理 术后2-3天,拔引流管。卧床3周左右,用支具保护脊柱2个月左右,定期复查X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四联抗痨药物半年至1年。定期复查肝肾功。
  2 结果
  术后14天左右拆线,伤口一期愈合,后腰痛下肢放射痛消失。随访6月-2年,未发现结核复发。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术后经X片,CT或MRI检查,无残留病灶,后突畸形矫正满意,矫正度平均达70%。未发现术后椎管狭窄。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流动性增加,全球结核疫情呈恶化趋势。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加。脊柱结核占骨结核50%,诊断治疗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导致截瘫。实质上脊柱结核治疗属于综合性治疗。
  3.1 脊柱结核化疗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的局部表现。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化疗为基础治疗,也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及预防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化疗方案要保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方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四联用药3月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用药6-12月。
  3.2 手术指征及时机 结核病属于特殊感染性疾病,随近年来发病率增加,耐药病株的出现,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能否耐受手术应参考:骨破坏的程度和部位、脊柱畸形和稳定性、医院条件和手术技术等诸方面因素而决定。一般认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是[1]:脊髓受压,神经功能障碍,脊柱稳定性破坏,脊柱严重或进行性后突畸形。而脓肿、死骨、窦道形成则为相对手术指征。
  术前抗痨治疗必须规范实施达4周以上[2],肺结核及其他肺外结核病灶处于静止或相对稳定;混合感染得到控制;病灶稳定,脓肿不增大,窦道分泌物减少;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内科心肺基础病控制平稳,电解质水平正常。但对于出现脊髓神经功能受压症状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甚至可视为急诊手术。
  3.3 手术方式 病灶的处理是实现脊柱结核治疗目的的基础与关键。其目的是清除病灶及椎管内的脓肿,干酪样死物、死骨,保障抗痨药物的渗透,促进病灶愈合,解除脊髓及马尾神经的压迫。
  3.3.1 前路 脊柱结核主要侵及前、中柱[3],所以经前路病灶清除是更合理、更直接、更彻底的手术方式。相对于后路病灶清除而言,前路的优势:可以直视下清除病灶和植骨,同时行脊柱结构的重造,特别对合并髂窝脓肿的病例,可一并解决。
  3.3.2 后路或前-后联合 下腰段,特别是腰骶段结核,有时前路手术对病灶清除后重建脊柱稳定,有一定困难。则可采用后路固定,前路清除病灶的方式。
  3.3.3 重点脊柱稳定性 近20年来随脊柱外科内固定发展,脊柱结核术后要获得稳定性,前路融合必须与后路融合同时进行,特别要依靠内固定器械的辅助。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者主张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愈合。坚强的内固定使椎管恢复正常形态后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又可防止畸形加重或植骨块移位压迫神经。感染物质的彻底清除又减少了脊髓动脉感染血栓的发生率,也有利神经功能恢复。
  病灶清除后,I期应用内置物也是担心感染扩散,作为病灶区域内一种异物,有可能造成骨溶解。病灶蔓延的后果,与表皮葡萄球菌相比结核杆菌对金属内置物粘附性较小,产生的生物膜既小又薄,增填性较弱,结核杆菌对钛合金,不锈钢材料的体外粘附能力差,也从临床上得到证实[4],为结核病灶中使用内固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内固定虽然显著提高了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但也同时牺牲了脊柱节段功能,因此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指征。
  参考文献
  [1] 许建忠.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J].中华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9.
  [2] 林羽.脊柱结核诊疗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4,1:6.
  [3]金格勒.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7:516-519.
  [4] 周劲松,陈建庭,金大地等.结核分支杆菌对材料粘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椎杂志,2003,13(11):670.

推荐访问:病灶 脊柱 结核 清除
上一篇:肾病综合症水肿的护理体会:肾病综合症水肿不消
下一篇:多虑平\芬必得与弥可保联合治|多虑平联合阿立哌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