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的目的 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

  [摘要] 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病人的康复阶段。医学护理人员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病魔的决心,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患者在得病期间的精神状态,阐述了医护工作者应该从精神护理入手,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加快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
  [关键词] 医学护理; 康复; 疾病; 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03-01
  
  引言
  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病人的康复阶段。康复是指患者的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得到恢复,回复到最佳状态。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而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康复方法,极大地缩短自行康复过程。由于医护人员要经常和患者打交道,所以医护人员的举止言谈,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学知识并不是对这种影响的关键因素,而医护人员的品德、言行,以及行为特征却起着决定性作用。
  掌握康复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对于从事康复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病人服务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来说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而医院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并且由于生病,往往会产生优虑、不安、恐惧、紧张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把握和控制好自身情绪,同时,能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所想,转移或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让患者有个良好的心态,采用有效的护理指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1 患者的心理
  患者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自身的病痛,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这些心理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无法适应陌生环境
  患者在得病初期,往往会不适应周围的环境,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状态,往往会形成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的转换的心态。这种心态不利于治疗,也使得患者无法安心养病。这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设法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习惯住院治疗、打针和吃药。
  1.2 有强烈的孤独感
  患者由于患病导致心态失衡,存在严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的产生会使患者的焦虑水平上升,而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对于病痛的恐惧感。而某些患者由于接触陌生的环境,情绪十分紧张,往往会产生怕痛、怕手术的心理作用,甚至有的患者还对医生产生本能的抗拒,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十分不利。患者受到这种消极情绪的刺激,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易怒、焦虑、恐惧、失眠、厌食等症状的产生,尤其是在病情加重、准备接受手术和接受特殊检查时。
  1.3 疑心加重
  患者在得病期间,往往会变得情绪过敏,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经常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这种心态往往表现在曲解他人的用意,怀疑自己病情,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胡乱猜测,惧怕意外和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而且注意力会集中于身体变化,对于自身的心跳、呼吸,甚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敏感。这时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四周安静的环境更能突出自己身体的响动,不仅仅对于外界刺激如温度、阳光、声音异常敏感,而且还对被子的轻重,床单平展与否,枕头高低都会产生异常的感觉。
  2 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患者的精神护理
  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心理状态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患者心情往往比较紧张、沉重,一件不顺心的事,一个不幸的消息,一次不愉快的谈话,都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巨大的波动,甚至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并且由于他们自己不能很好的进行心理调节,如果不能及时的对患者的心理、精神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康复速度与效果。
  2.1 医护人员应该努力加强护理质量,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会对患者的身心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前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提高护理技能,减轻患者痛苦
  技能水平的高低是患者对医护人员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因为医护人员护理技能的精湛熟练与否,和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是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的一项重要指标。好的医护工作者不仅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降低患者的畏惧感,减少患者思想负担,还可以督促患者完成康复目标,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岗位训练,从举止上消除患者的疑虑,努力减轻患者痛苦,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
  2.1.2 注重自身仪表
  医护人员的穿着、仪表、谈吐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作用,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医护人员穿着奇装异服会让患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甚至导致患者内心产生一种厌恶之情。而整洁得体的穿着、美丽端庄的仪表、举止优雅的谈吐都会给患者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还可以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的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注重自身仪表,这样才能在患者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2.1.3 规范工作用语,注意谈话方式
  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他人对自己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而语言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可以充分表达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帮助和支持。医护工作者通过友好、亲切的交谈,使患者能够充分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或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情绪,并可以对心情不佳的患者给予抚慰、劝导,可使其心情愉快。尤其是面对那些对于疾病丧失康复信心的患者,更应该给予鼓励,减少其消极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工作中采用规范用语,调动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于康复的信心。
  2.2 医护人员应该端正工作态度,热心为患者服务
  医学护理工作是康复治疗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获得健康,不仅需要良好的医疗设施和条件,还需要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而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按照医嘱去执行,还要把患者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热心为患者服务。
  2.3 要设身处地多为患者着想
  由于患病,患者的许多事情都不能自理,而且在思想、心理方面又表现得异常脆弱,有时还会表现出固执、幼稚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能够设身处地的多为患者进行着想,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对待患者,尊重患者,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给患者一种亲切、愉快的感受,使患者的心情保持舒畅,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2.4 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对待工作
  由于医护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这就要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加强自身责任心,严格按制度和规程办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尽量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千万不可疏忽大意,并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映,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应该努力学习他人的优良工作方法,总结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对待工作。
  3 结论
  疾病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又影响着疾病的康复,而急躁、抑郁的情绪会造成心理状态德不稳定、紧张、不安,这就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工作态度,设身处地多为患者着想,并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达到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梅花.康复护理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4):301-302.
  [2] 王玉玲,秦力君,李家育.护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8-30.
  [3] 沈宁,何仲.对整体护理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 (9):553.
  [4] 王玉玲.护理工作模式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探讨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384.

推荐访问:医护人员 康复 患者 速度
上一篇:心肌梗塞的前兆和表现【谈青年心肌梗塞病的临床诊疗】
下一篇:肺癌化疗的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