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腹水能抽吗 [中医诊治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中医诊治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4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2月住院病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4例。结果 治疗组腹水消退30例,消退时间l0~90天:其中治疗后40天以内腹水消退有20例(66.7%)。并发胸水6例,治疗后2例减轻,4例无效。对照组腹水消退8例,消退时间为16~120天;并发胸水10例,治疗后2例消退,2例减轻,6例无效。结论 掌握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医;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5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我院64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2月住院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全部都有腹水,其中2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腹水感染。(2)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比如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比值倒置,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肝性面容、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内分泌机能失调表现。(3)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4)HBsAg或其它抗原抗体指标为阳性。
  1.2 一般情况 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36岁以下8例,37~50岁30例,51~60岁20例,61岁以上6例。首次腹水24例,出现2~4次腹水者40例。本次腹水病程(1月14例、l~3月10例、5月14例、6月以上26例)。
  1.3 临床表现 治疗组40,合并胸水6例(15%),肝昏迷4例(10%),腹水感染14例(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5%),败血症2例(5%),肺部感染4例(16.7%),本组24例检查腹围平均为84.7厘米,血清胆红素>l%毫克8例(33%),凝血酶原时间>l4秒14例(58%)。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适当配合西药治疗。(1)脾虚水湿型:证见腹胀尿少,午后为重,纳差,饭后腹张,大便溏泻,倦怠乏力,下肢水肿,苔薄白,舌质淡红,边缘有齿痕、脉细,治宜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加减。共18例。(2)肝肾阴虚湿热型:证见腹张,尿少而赤,食欲差,口干,腰酸膝软,头晕目眩,牙龈或鼻腔出血,或有手脚心热,舌光红,或剥红,脉弦细或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清利湿热,方用知柏八味丸合猪苓汤加减。共6例。(3)气阴两虚:证见腹张尿水,倦怠乏力,或卧床不起,纳差,气少懒言,手脚心热,以午后明显,或有口干,咽燥,下肢水肿,舌质红,少苔或剥红,脉细软无力。治宜益气育阴,清利水湿,方用益气育阴方(太子参、天麦冬、石斛、黄芪、五味子)合五苓散加减。共6例。(4)脾肾阳虚水湿型:证见腹张,午后为甚,尿少而清,形寒肢冷,腰酸膝软,纳差,食后腹张,大便溏薄,日行数次,下肢水肿,苔薄白,舌质淡,边缘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渗利水湿,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共4例。(5)水滞水湿型:证见腹张,尿少,两胁胀满或胀痛,暖气或天气则舒,精神抑郁,头胀少寐,纳少乏力,苔薄白微黄,舌质淡红,脉沉细稍弦。治宜理气渗利,方用柴胡疏肝汤合五苓散加减。共4例。(6)湿热蕴结型:证见腹张,尿少而赤,胸闷纳少,口苦,大便多秘结,或有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稍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仅2例。
  由于本病均有不用程度的面色晦暗、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质硬、或有舌质紫斑等瘀血证表现,故均辅用赤芍、丹参、桃仁、泽兰、地鳖虫、莪术、三棱等,每剂用2~4味。本组中有26例于治疗一周加用西药利尿剂以增强利尿,短程(3~4天)、间歇(5~7天)或联合应用。用双氢克尿塞每次25毫克,一日三次者12例;速尿20~40毫克,一日3次者4例;速尿40~60毫克肌注或静注各2例;速尿针剂60~80毫克,加2o%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8例。应用上述利尿剂的同时,每日补充氯化钾3~6克。并发肝昏迷、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别予以抗昏迷、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本组病例均不用血清自蛋白与血浆。
  2.2 对照组:24例患者全部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应用利尿剂或补充血清白蛋白等。对并发肝昏迷、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别予以西医方法抗昏迷、抗感染、止血等。两组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限制液体输入。
  3 结果:按上述疗效标准统计,治疗组40例种,获显效32例(80%),好转2例(5%),无效6例(15%);对照组24例中,获显效8例(33.3.%),好转6例(25%),无效10例(41.7%)。无效病例中治疗组6例死亡,对照组4例死亡。治疗组40例中有16例单纯用中药治疗,皆获显效。(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腹水消退30例,消退时间l0-90天:其中治疗后40天以内腹水消退有20例(66.7%)。并发胸水6例,治疗后2例减轻,4例无效。对照组腹水消退8例,消退时间为16-120天;并发胸水10例,治疗后2例消退,2例减轻,6例无效。
  4 讨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由于迁延失治,病久致虚,其虚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属中医“鼓胀”“积聚”“胁痛”等范畴。该病病机主要是湿热疫毒蕴结体内,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互结腹中[1]。即本病既有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对其治疗要正邪兼顾,全面考虑,方可取效。通过辩证分析,我们将本病归纳为六型,其中以脾虚水湿型为多,对其治疗要相应运用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滋养肝肾、清利湿热等方法。同时,由于各证型都兼有瘀血证,均需兼用2~4味活血化瘀药。脾虚水湿、肝肾阴虚湿热、脾肾阳虚水湿、气阴两虚水湿四型属虚中夹实,患者多为出现腹水时久,应用利尿法无效的顽固性或称难治性腹水。气滞水湿、湿热蕴结两型偏实证,患者多为腹水早期,邪实较突出,而一旦腹水减轻或消失,虚象逐渐出现。总之,对于本病的治疗,要坚持以补为主,通利为辅,当腹水消退后,虽无水湿停留的表现,但在辩证处方的基础上,仍要辅用2~3味中药利水药,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再发生腹水。舌质紫斑等瘀血证明显,则可应用三棱、莪术。地鳖虫等破血祛瘀药。在服药过程中并未看到由此而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反看到牙龈出血,患者药后血止,此乃中医所谓瘀血去,血则循经而行,不致溢于脉外而出血也。在西医保肝、利尿、补充清蛋白等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起到较好疗效。总之各有论点,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我们在治疗本病实践体会中,认为对攻补两法之使用不可偏执,肝硬化腹水都是久病所致,因此,我们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以补为常法,攻为权变,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否则易招致病情迅速恶化。
  参考文献
  [1] 刘鲁明.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17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7):59―60.
  [2] 曹史,潘敏求.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概述[J].湖南中医杂志,2005,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腹水 肝硬化 诊治 乙肝
上一篇:【马斯洛理论在SCI后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下一篇:[2001-2010年马关县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的定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