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传统剂型] 六味地黄丸成分口诀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19-09-05 点击:

  治愈疾病,不仅需要正确的诊断、科学的处方以及服药的时间和准确的剂量,而且剂型的选择对治疗疾病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对于剂型的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开始使用汤剂时,各种剂型就不断出现了。后汉名医华佗在手术后使用的“神膏”乃今天的软膏剂。从宋代始中药的剂型就已经系统化发展了。当时的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将很多中药的验方统一起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这个机构就是有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目前我们很多传统的验方和剂型都源于宋代的和剂局。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不外乎传统剂型和新剂型两大类,时间基本以建国前后进行划分。传统剂型比较常见的是丸、散、膏、丹四大类型。新剂型有片剂、糖浆、胶囊、滴丸和气雾剂等。新剂型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剂型的一个更新,而是对传统剂型的补充和完善。传统剂型在医疗方面的作用至今仍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任何新剂型都替代不了的。
  说到传统剂型,首先要提到丸剂。丸剂有多种,一般按照医疗和制剂的需要分为蜜丸、水丸、糊丸和腊丸。
  蜜丸是以蜂蜜作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它具有味甜、柔软、滋润、作用缓、易服用等优点,多用于慢性病及需要滋补的患者,如清宫寿桃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等。
  水丸是以水作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它具有易崩解、吸收快、药效迅速等优点,多用于病程短、病位浅的一些疾病,如感冒、泄泻等症。常用的水丸有防风通圣、清胃黄连及二妙丸等。
  糊丸是用面粉或米粉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一些含有刺激性或剧毒药物,要求在体内缓慢吸收时常常制成糊丸。糊丸质地坚硬、崩解迟缓,内服后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常用的糊丸有小金丹、醒消丸和犀黄丸等。
  腊丸是用蜂蜡熔化后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它释放徐缓,延长疗效的特点更为突出,比较常用的有三黄宝腊丸。
  传统剂型的另一大类型是散剂。大多数的散剂都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由于它是一种粉末,故剂量可视病情的变化随增随减,作用也较丸剂快。不仅如此,散剂还具有覆盖和保护黏膜创伤的作用。常用的内服散剂如紫雪散、五苓散;外用的如痱子散;内服兼外用的有六一散和七厘散等。
  传统剂型的第三大类型是膏剂。膏剂又有膏滋和硬膏之分。膏滋为内服膏剂,它是将煎出的药液浓缩后加入一定量的糖或蜂蜜制成。膏滋剂量小、好服用、易吸收。常用的膏滋有益母草膏、养阴清肺膏等。硬膏也称膏药,为外用药。它是在植物油中加药料熬枯去渣,高温后加樟丹制成,如虎骨膏。膏药虽为外用却内外兼治,外能消肿提毒、止痛、生肌;内能驱风散寒,通络消痞。由于膏药有一层厚厚的纸被,对其药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膏药效缓而持久,并且用法简单,携带和保存十分方便。
  传统剂型的第四大类型是丹剂。其实丹剂不过是在药物的表面包裹一层朱砂衣而已,其功效特点与其他剂型无异。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的进步,新的剂型不断出现。比较常见的是片剂,片剂集中了许多剂型的优点,一是服用剂量小,因为它是经过高度提炼精制而成;二是片剂可以包衣,对一些味苦和味道不良的中药可以起到矫味的作用,对于一些需要在肠道中起作用而通过胃时不让胃液溶解掉的药物,均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三是片剂在制作时可根据需要标出药名便于识别。由于片剂的优点很多,所以中药被制成片剂的品种越来越广泛。新剂型虽然日益增加,但毕竟是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新剂型体积更小,服用更加方便而已。

推荐访问:剂型 中药 传统
上一篇: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防治20题(上) 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
下一篇:经济科学出版社怎么样【注重养生要谨防伪科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