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镜子阅读答案_爱因斯坦的镜子等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9-05-16 点击: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父亲的教育让爱因斯坦明白: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别让孩子累出抽动症
  
  “我一点都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可爸爸妈妈非得让我学,我不敢说不喜欢……”这是一个小孩在回答医生时说的一段话。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因爸爸妈妈给他报了五六个学习班,一天学习近12个小时,不堪重负的小孩竟然患上了抽动症,必须马上接受治疗。
  
  不堪学习重负 得抽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这位小孩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几个月后,身体出现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状况。从两个月前开始,小孩不仅“喜欢”上了挤眉弄眼,还总爱抽鼻子,刚开始爸爸妈妈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种变化,以为孩子是调皮捣蛋,和小朋友们学着玩的。可随着小嘉兴这些症状的逐渐加剧,父母有些不放心了,因为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总无缘无故挤眉弄眼、耸肩晃头的,于是他们带小孩来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竟然患上了名为抽动症的心理疾病,必须马上接受治疗。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不适合采取药物治疗,因此只能采取心理治疗,多为孩子减压,以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但对于究竟何时能治愈,还要看孩子的具体恢复情况。据介绍,抽动症在儿童心理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近几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以往一年到头也不会遇到几例,但现在平均一个月就会有10几例小患者前来就医,大部分是小学生,而且男孩要多于女孩。
  
  莫小视抽动症 可引发精神疾病
  据医生介绍,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抽鼻、清嗓子,扭脖子、咧嘴、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而感冒或精神紧张时可使该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引发精神异常、强迫症等,使行为紊乱,并严重干扰正常学习。抽动症的发病原因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和不良情绪以及目前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有着一定的关系。对此医生提醒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教授的知识也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并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有交替出现眨眼、摇头、抽鼻、扭脖子、耸肩等动作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将其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多给孩子五分钟
  
  前天和老公逛商场,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一堆玩具前流连忘返,孩子的妈妈接连不断地催他走,他都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最后,孩子的爸爸生气了,一巴掌扇上去,打得孩子哇哇直哭。这下可好,孩子耍起了牛脾气,更是硬拽不走。后来从商场回来的路上,又遇到相似的一幕:一家祖孙三代在街头漫步,走着走着,许是小女孩走累了,蹲在地上不愿起来。妈妈先是低声哄着,继而大声呵斥,可孩子就是半步也懒得挪动,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面对此情此景,我和老公不由相视一笑,其实如果再给孩子五分钟,问题或许就能解决了。我们的女儿乐乐小时候就特别贪玩,只要在兴头上,喊她做什么肯定都无济于事。一次,无奈的老公唯有稍作妥协,他摸着孩子的头,轻轻对她说:“天晚了,再玩五分钟就走,行吗?”没想这一招真奏效,女儿见有商量的余地,又能多玩一会儿,就不再固执己见,五分钟后果然乖乖跟着爸爸回家了。此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们都与女儿实行“五分钟”约定,效果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两相对比,我在想,孩子是最纯真的,他们年纪虽小,但已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诚信感。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味要求孩子遵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给孩子回旋的余地,孩子觉得失了“面子”,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拒不执行大人的“命令”。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无趣,大人也尴尬。其实解决很简单,家长只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在自尊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事情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家长感言:其实,孩子也是需要理解和尊重的。
  
  专家评语:物理学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心理学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就是规律。违反科学规律,就会事与愿违。若把孩子当木偶,要他按父母的意愿行事,都是父母居高临下的痼疾作怪,一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已开始萌芽,已有自尊心,出现“第一反抗期”。越压他,他越不服。当孩子的意愿与父母相反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和平协商。既不迁就,也不强制,并趁机教会他自己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

推荐访问:爱因斯坦 镜子
上一篇:血糖尿糖哪个更准等:尿糖准还是血糖准
下一篇:六成脑卒中祸起颈动脉狭窄_颈动脉狭窄怎样治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