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9-04-24 点击: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后治疗比较困难,因此,积极预防十分重要。本文从病因学的预防、中医活血化瘀结合抗凝、祛聚疗法的应用,以及饮食调理,克服不良习惯等方面加以浅析。以期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65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18-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在美国,每年因本病而并发动脉栓塞者达15万人。1982年Schanzer统计,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0.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据Gruss等1985年统计,原西德患慢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约500万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我国的发病率尚无系统资料可查,但临床并非少见。
  祖国医学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很早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由于社会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比较明确,与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而且发病后治疗比较困难,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1 病因学预防
  1.1 解除静脉淤滞 ① 术后或创伤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或创伤后,应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能下地者,下肢穿弹性长筒袜或缚扎弹力绷带。早期肢体活动受限时,可鼓励病人进行不挪动肢体和关节的肌肉收缩锻炼,如屈伸足趾和踝,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等。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尽早下床,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液淤滞。② 避免长期卧床:有病需长期休养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不起。因病必须卧床者,应注意活动肢体,采取被动性肌肉按摩,或采用踏板装置及间歇性充气长筒靴、电刺激腓肠肌等措施,每10 一20 次为一组,每日数组。通过肌肉活动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淤滞。
  1.2 防治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① 减少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口服避孕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已十分明确,应尽量采用其他避孕方法,不要长期服用避孕药。若由于种种原因必须服用的,应注意检测血液粘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纠正。②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性疾病等,均可引起血液高粘、高凝状态,有高度的血栓形成倾向,应积极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1.3 应用抗血凝的药物
  1.3.1 抗凝血药:① 口服抗凝:国外在手术或有其他高危倾向的病人中进行的多组临床对照试验表明,口服抗凝药预防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36.0%(平均7.7%),对照组为1.1 %-56.0%(平均20.8%),提示口服抗凝药如果应用适当,可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其主要缺点是引起出血,各家报道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所不同,约2%-7%。另外,用药过程中需实验室监测。由于口服抗凝药作用消退较慢,若术前预防性应用时,可能会加重手术中出血。因此,目前主要用于具有其他血栓形成高危倾向者的长期预防。② 肝素:主要用于预防手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它不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可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目前多主张给予低剂量,如肝素钠或肝素钙5000IU ,皮下注射,术前1-2h 注射一次,术后8-12h开始每8-12h注射一次,共5-7d。低分子量肝素的半衰期长,每日注射一次即可。如Fragmin , 5000IU,皮下注射,术前12h第一次注射,以后每日一次,共5-7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有替代普通肝素的趋势。
  1.3.2 血小板抑制药:①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功能,对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常用量为50 -100mg / d 。但其疗效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证实。② 双嘧达莫:通过抑制磷酸二醋酶(PDE )活性,减少PDE 的分解,使cAMP 水平增高,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临床上常与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同用,用于预防有高危险性的血栓形成。③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通过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负电荷,来抑制其聚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解聚作用,使血液粘度降低。术后每日应用500ml静滴,连用10-15d,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右旋糖酐有一定的抗原性,可发生过敏反应,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另外,右心衰竭、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禁止使用。
  1.3.3 中药制剂: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也有很好的抗血栓作用。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据我院统计338 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病人,于术后当日即开始静滴血塞通注射液,40mg/d,连用10-15d,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降低血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临床可广泛应用。
  2 饮食调理
  过量摄人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常引起脂质代谢异常,造成身体发胖,血脂增高,从而增加血液粘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应坚持低脂饮食,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应养成饮食清淡的习惯,多食富含维生素C 和富有植物蛋白的食物。应戒除暴饮暴食、嗜酒、嗜食辛辣油腻炙熄之品等不良习惯,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严格戒烟
  香烟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氧化氮及微量氰化物等有害物质,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而遭受损伤,增高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诱发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NPHS 研究表明,在刚开始戒烟的几年里,纤维蛋白原水平迅速下降,约5-10 年逐渐降至与不吸烟者水平相当。因此,严格戒烟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尚不能彻底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高危人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应以病因预防为主,调节饮食结构,提倡戒烟。同时,应充分肯定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推荐访问:下肢 静脉 浅谈 中西医结合
上一篇:高泌乳素血症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高泌乳素血症会不孕么
下一篇:【来氟米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部分机理的研究】大鼠蛋清致炎机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